元春获封“贤德妃”,是皇妃级别。
这“贤德”二字看似极好,实际上,让人感觉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对于皇族皇权来说,最重要的品德应该是忠,顺,诚这些。
贤与德,这些字都是突出自己个人的人品,暗含野心,私人的养望,一般都出于某种更大的政治追求。
后宫身份最高的是皇后,下来到皇贵妃,然后才是皇妃,你一个皇妃,封号是“贤德”,让皇后情何以堪?
唐朝的后宫妃子,与后面的朝代有些不同,皇妃的级别是用字来区分的,分为“贵淑贤德”。
贵字身份最高,杨贵妃,李贵妃,贤德二字身份较低,徐贤妃,刘贤妃,陈德妃,赵德妃等等。
(红楼里,皇帝的心腹,外面是忠顺王,宫里的夏守忠,都有一个忠字。
宫里的两个最有势力的太监,都是皇帝很信任的人,一位戴权,一个夏守忠,戴权对贾府有好感,以前就有些来往的。
红楼里的暗示,夏守忠应该是偏向皇后的,最后元春的死亡,按小说的推论,应该是夏守忠参与其中。)
皇上封元春为妃的消息,当时是夏守忠来贾府传口谕的。
当时夏守忠非常傲慢,骑着马前来的,下了马,直接开口让贾政跟他入宫,也不透露给贾府是好事还是坏事,吓得贾家上下的人,都很惊慌,这事本身就很诡异。
作为宫里权力第二大的太监,夏守忠自然知道皇上已经加封元春为妃。
夏守忠去贾府,来去匆匆,对贤德妃娘家,毫无一丝恭敬和巴结,更是不把贾府贾赦贾政放在眼里。传了旨后,就扬长而去,话不多说一句,水不喝一口,表现出对贾府满满的敌意。
也表明皇帝这次晋升贾元春,并非出于喜爱,施恩贾府,是出于政治平衡目的。
元春回府省亲,点四出戏,其中有一出是(乞巧)。
这出戏就很不吉利,(乞巧)是出自长生殿这戏的,戏里面,杨贵妃与国舅杨国忠,就是被太监高力士杀死的,其中杨贵妃被活活勒死,暗示元春与宝玉最后被太监陷害,元春的死亡与宫内斗争有关,太监夏守忠可能参与其中。
…………
元春进宫多年,没能展现出高明的政治智慧与手段,她在宫里最大的失误,是一直表现出自己的孝,只在乎贾家,只知道亲近娘家。
出嫁从夫,元春既然已经身许了皇上,就应该处处以皇上为主,哪怕内心是向着贾家,也不能过度展现出来。
元春应该多多规劝贾家,要效忠皇上,要以皇上为中心,这种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元春只有谨守忠字当头,才能在宫里讨好皇上,先保全自己,慢慢结交宫里各方的势力,只有自己在宫里站稳脚跟,以后才能惠及贾府。
元春在宫内,应靠拢戴权,以对抗夏守忠。
可惜,元春性子像贾政,迂腐,呆板,不懂变通,虽孝顺,能力却稍显平庸。
元春归宁贾府的时候,还开口抱怨过宫里,这是很犯忌讳的事,可见她的不成熟。
…………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贾赦和贾琏,听林之孝仔细说了一遍,宝玉送宫里小太监桂平出门的事。
刚才,宝玉把桂平对他的怨言,也转告给了贾琏,贾琏又当众学了一遍。
“不愧是衔玉而生的公子,咱家今日可真是见识了,哼,二公子,后会有期。”
…………
王夫人听完之后,遍体生寒,怒道:“琏儿,你为什么让宝玉去送宫人出去,你为何不替宝玉送?”
贾赦不满的冷哼一声,道:“哼,我儿难道是宝玉的仆人?要处处替他打点?琏儿才是荣国府未来的承爵人。”
“宫里皇妃娘娘送来的礼物,琏儿一份都没有,宝玉他收得最多,宫里皇妃娘娘也是最疼他,他不去送宫人出门?让琏儿去送?真是笑话!”
“再说了,给宝玉送宫人出门,是给他机会拉拢人心,多熟悉宫人,以后打交道也能便利一些,这都是为了宝玉好,琏儿,他能有什么错?”
贾赦言之成理,王夫人一时语塞,有些恼羞成怒,强辩的道:“宝玉年纪还小,哪里知道要给人送银子,走人情,他哪里晓得做这种不上台面的事?”
邢夫人冷笑道:“怎么就上不得台面了?别说外面,府里下人送个东西过来,给个赏钱,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跟年纪大小有什么关系,平常宝玉就没给过下人们,跑腿钱?怎么到了大事上,反而不知道了?”
贾赦嘲笑道:“记得环哥儿八岁拜李青秋为师,与韩王成为同门,当时圣上下旨,给了他一个六品典仪,八岁的年纪,他都知道要给宫人里的太监送赏银,老二家的,宝玉现在都十六七了,他都知道去青楼喝花酒,和歌姬宿夜的人了!年纪还小,亏你说的出口!”
王夫人顿时胸口血气翻涌,被气得快要吐血了。
宝玉平时在贾府,是享受惯了特殊照顾的,并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在给人家赏钱这事上,怡红院也是独一档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