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我感觉整个小镇上的人都在努力囤货,像什么米面粮油都算是基础款,随着大伙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生活似乎以入不一样了。以往,我们家过年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购买黄瓜、花椰菜这样的新鲜夏季菜的,像西兰花这种绿绿的花菜甚至没有多少家庭觉得可以尝试炒或煮,而今年,农贸市场上的蔬菜贩子大声叫卖着各种新鲜时蔬,不少人家也会买一些回家尝试,而那些从外面世界回来的人,也觉得家乡的生活越来越开放,与外界的不同也在缩小。
以我家为例,在这一年里,我爸买了车,不是以往的两轮摩托,而是个车轮子的长安面包车了,我们一家人都显得很兴奋,过年前,大家都一致同意开车去隔壁的几个镇上卖面条。
从此,我们家的赶集日再也不是普通的赶集日了,也从此,再普通的日也有场镇要去赶了,当然也因为这样,我的爸妈更忙了,在这个200年的冬天,我们家的生活略有调整,平素里,守在家里的是我,而父母则更积极去地卖面条了。我爸说,过年的时候就可以给我妈也买部手机,还要给我买新衣服,也要给爷爷奶奶买一张新的床垫。
当然,慢慢地我也成了厨房里的好主厨了,当然仍然笨拙,但我忙得热乎,爸妈也高兴地说我煮的饭挺好吃的,有前途,以后一定是大厨。
对了,忘记说了,我爸妈都以为我觉得的专业——食品科学,以后肯定是要在厨房工作一辈子人,所以这个寒假,我也在家一直践行着社会实践般的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当然,我也没有过多解释,周边许多娘娘都觉得,我以后肯定是厨房里帽子最高最大的那种,大学深造过的厨师定然是不同的。
只不过,大概只有我爸妈担忧我的厨艺吧,这么差的厨艺如何在社会立足的问题,也总是在饭桌上被父亲略显焦虑又匆忙掩饰中显现。
“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我,现在才一年级嘛,还有三年半,我肯定能找到工作的,是吧。实在不行,还可以考研的嘛。”我平平无奇又信誓旦旦地说着。
大概率是我说话声音太大,一墙之隔的陶娘娘插了一句,“敏妹啊,当个厨师学年都不行?实在不行的话,就换条路嘛,又不一定要一辈子厨房干嘛……”
“????”我大吃一惊,真是不好解释呀。
“陶娘娘,你吃过饭没?”我随口一问。
“你要吃个煎饼么?”说着我拿了一块煎饼递了过去。
我们家和陶娘娘家总是近邻,邻到墙都是共用的,连厨房门都连通了在一起。我们并不是亲戚,只是在这个镇上,恰好住在了一连栋的房子的两边罢了。不过,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也算亲近。不过,陶娘娘的热情,有时候真有点招架不住。
陶娘娘接过饼子,又说:“敏啊,千万不要再读研学做饭啊,你看我和你妈妈,还有你奶奶哪个不会做饭,我们连初中都没上过,也不耽误啊,你要是再读几年,婆家都不好找了啊,再会煮饭也不顶用喔。”
她确实一心站在我的角度考虑。
“娘娘不用担心,我才一年级,考不考研还不一定呢。”我笑着回应。
“你看我家阿伟,初中毕业就去学了技术,现在修车行的工资蛮高的,上个月都拿了000块了呢。”她一脸骄傲地说着。
“嗯呢,阿伟哥那么勤快,肯定没问题的。”我仍然说着,然后坐回位置继续吃饭。娘娘也进来坐在我们边上,陪我们吃饭看电视。
等都吃完了,我起身收拾了碗筷,爸爸妈妈休息了十来分钟,又去面坊准备了。
日常的生活一天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