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成伸出一条强壮有力的手臂,紧紧箍着杏儿的后腰,生怕她此刻再跑了似的。
他用另一只宽大的手掌轻柔地上下抚摸着她后背光滑细嫩的肌肤。见对方伸直用力、按压着自己胸膛的双臂渐渐没了力气,似乎已经放弃了抵抗,而且主动将自己披散着满头乌发的小脑袋靠在了他的胸前。
他呼地站起身来,抱着怀中的杏儿大踏步走向了床边。
杏儿将自己羞红的脸颊紧紧贴在他的胸前,轻咬着嘴唇一声不吭,一动也不敢动。
只是伸出一只光滑柔软的手臂紧紧搂着对方粗壮的脖颈,省得自己被这个连人都不会抱的笨家伙掉在地上。
因为耳朵紧贴在他的胸前,她耳中传来对方擂鼓似的强劲而激烈的心跳声。
此时她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也在逐渐加快,仿佛已经与对方达成了同步。
她在心底悄悄地安慰着自己:该挣扎抵抗的我都做了,但是眼前这个大块头力气实在是太大了!再说他的身上、手掌心儿都是滚烫滚烫的,我感觉自己都快要被融化了,自然会没了力气。
这个笨家伙他喜欢怎样就怎样吧,反正我已经尽力了。能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如果上天真要降下惩罚,惩罚我一人就好了,我无怨无悔!
李家军的中军大帐之中,穿着一身盔甲的“李大嘴”李济环视着属下的众将,发现大家的情绪都很是低落。
他踱了几步,挺胸抬头高声说道:“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邵阳城被匪贼攻占了吗?别忘了我们当初占领它可是没费一兵一卒。
那个洪家军的首领,苦瓜脸洪天阔是个阴险十足的小人!他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盟约,对我军发动暗中偷袭。反正我们两家彻底翻脸是早晚的事!
那个苦瓜脸算是瞎了他的狗眼!惹恼了我李家军,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传本大帅的军令,我军从即日起,停止一切对大顺州府县城的攻击。集中全力,先消灭了洪家军再说!
要像我们当初收拾黄巾军一样,杀他个片甲不留!
他们有火炮,我们也有从孙大头那里缴获来的那玩意儿。而且就总兵力来说,我军并不比他们少。
我李家军的水师在江面上驰骋多年,战无不胜,威名远扬。
他们才刚刚组建水师,临时拼凑了几条破烂小渔船,根本没办法和我们相比。
既然双方已经撕破脸了,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洪天阔的身边有一位最信任的大军师周密。
而因为出身的不同、性格的差异,李济身边的谋士众多。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经过身边众多谋士的七嘴八舌,最终李家军还是确定了比较明确的战略方针:充分利用自身强大的水军优势,发动反击,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而在陆地上,则利用敌方不熟悉地理环境的弱点,佯装败退,诱敌深入,瞅准机会再将其一网打尽。
李家军在这许多年里,能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攻城拔寨,甚至屡次击败朝廷的正规军,淮北大营那个出了名的孙大头,那实力可真不是盖的!
洪家军的大军师李密正是因为担心李家军再如此发展壮大下去,恐怕很快会长成一头巨型怪兽,到最后无法收拾。因此,一心想着在它还没有完全壮大之前就先将其收拾掉。
但今日的李家军,虽然还没能发育成一头巨型怪兽,其实力已不容小觑。
夺取邵阳之后,因为靠着江边,李密匆忙组建洪家军的水师战队,却遭遇了重重困难。
首先,要建造巨大的战舰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的。单单是找到那些会造大船的能工巧匠就十分困难。
背后还必须有巨大的财力、人力支撑。而这些又都是当时发展势头很猛的洪家军所不具备的。
好在地面军队的推进还相对顺利,倒是取得了一些小胜,算是保住了洪家军的颜面。
敌对的双方心里都很清楚:开场的锣鼓点儿刚刚敲响,大幕刚刚拉开,谁死谁活,哪个能笑到最后,还早着呢!
此时说起来最晕头转向、六神无主的,却是那位固守淮北大营的大顺朝一代“名将”孙大头孙将军。
孙将军大名孙启,外号大头。
外界一直传说,此将是大顺所有将军中脑壳最大的,一个脑袋顶别人的两个,故而被称作大头。
这位孙将军出身一般,算不上什么名门之后。应该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战功才升到如今这个职位。
可见他本来还是经常能够打胜仗的。而且在作战中的表现也应该是身先士卒,敢于搏命。
当他发现同为敌方匪寇的洪家军与李家军,一夜之间猛然张开獠牙,恶狠狠扑向对方,都拿出一副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架势撕咬搏杀之时,他彻底懵圈了。
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两家之间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深仇大恨?他堂堂的淮北大营就这样扔在一边,被彻底无视了?这是不是有点太目中无人了?!
这就好比是在密林乱草丛中,两只原本亲如兄弟的老虎共同对付他这一头雄狮。
自己已经被其中的一只猛虎咬了一口,流血负伤。
可是还没等他缓过劲儿来实施报复,突然发现那两只猛虎几乎同时张开血盆大口,开始拼命地撕咬对方。却把他这只雄狮扔在一边不管了!
真是见了鬼了!
起初孙将军心里还是挺高兴的: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他只需坐山观虎斗,待对方两败俱伤,他再出手收拾残局,坐收渔翁之利。
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儿了:这两个家伙,无论何方取胜,最终都会成为自己的死对头!
我就这么干看着,等对方吃饱喝足了,羽翼丰满、实力大增之后再来找我决战,那样我岂不是要吃大亏?
这位孙大头孙将军经过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总结了上次战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