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想拜进天师府?”
一脸大胡子的张静清看着面前这个抱拳躬身的青年,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
青年身高八尺,比之同龄中已经很高的张之维都不逊色,顶上生着一头散乱的稍长黑发,长相虽然略显普通,但也算得上是剑眉星目,丰神俊朗,一眼看过去至少不会让人讨厌。
当然了,天师府老天师自然不会以貌取人,不然的话一张驴脸的张之维和大耳贼张怀义根本不可能拜入门下。
天师府收徒,一般看两点。
一是资质,二是秉性。
有资质而秉性不足者,可以收入内山慢慢调理,时日一长自然就懂得了为人之道。
有秉性而资质不足者,就收到外山打杂,帮着山门经营一些营生,赚点伙食费。
而眼前的青年……
很古怪。
张静清看不出对方资质如何,而理由也和张之维看到的一样。
这个青年身手很好,但没有炁。
不过到底是张静清见多识广,他猜测眼前的青年练得是某种庄稼把式,还没有修行过练炁之法。
说不定连感炁都没有。
这种资质说不上好不好,只能说论打斗,那肯定是天赋异禀了——毕竟在体内没有炁的情况下把身手打磨到如此程度,想必也是个吃苦耐劳的。
这一点就符合天师府的招收条件。
但是另一条,有关秉性的标准……
眼前这个青年可未必能通过。
虽然天师府对于秉性不足的门人,向来都是先收入门中,然后再细细调理,就像张之维和张怀义,这两个实际上秉性都有所欠缺,一个过于傲慢,一个心中有贼,可天师府却还是收下了他们。
但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要诚。
诚心拜师,天师府自然要收的。
在这一点上,张静清和三一门的左若童不同。
左若童在收徒时,无论对方是否诚心,都要先打磨好对方的心性,这样固然能够收到好弟子,但是却也很容易将天赋极佳却个性迥异的弟子逼走。
就比如当年的那个李慕玄。
没有说左若童做的不对,只不过如果当事人换成张静清,可能结果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不过即便是张静清,也要求拜师之人必须要诚。
要诚心诚意,才能一窥真功。
然而眼前的青年,即便资质上佳秉性纯良,但是他……不诚。
张静清摇摇头,打算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了:“我问你,你为何要加入我龙虎山?”
“在下自小便一心向道,只可惜自幼家中管教严厉,无缘四处拜访山门,今日外出时偶遇这位之维道友,顿觉缘分将至,所以当机立断前来拜见。”
张三神色恳诚道,但是张静清听到耳朵里,只觉得空泛无力。
开玩笑,他当上天师这么多年,类似的说法没听过一千也有八百了,那些上山拜师的弟子,哪个不说自己一心向道,但实际上呢?
在外门挑上几个月的水就跑的一干二净。
而且你丫一心向道,那你去全真啊,去武当啊,去茅山啊,道门又不是只有天师府一家,你去哪里不是学道?
不过他也没有跟张三较真的必要,毕竟他的本意就是找个由头打发了张三:“非也非也,道者存乎于心,求道者心中有道,在何处皆可求道,不必强求于道,也不必强求进我天师府。”
这段话算是很委婉的说:天师府不收你,你赶紧滚蛋吧。
张三又不傻,自然能够听懂其中的含义。
对于张静清的反应,他早有预见,毕竟以龙虎山天师的眼力劲,怎么也不可能收他这种来历不明而且还心怀鬼胎的家伙,这一点张三很有自知之明。
但是在这里就被拒绝,却是万万不行的。
他必须要想办法混进陆家,并且取得和陆瑾交手的机会,而想要做到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混进某个名门大派。
而眼前就有最大的大腿天师府,张三自然没必要舍近求远去找其他的门派。
所以他打算再挣扎一下:“清净道长,我是真心实意想加入天师府啊,您看,你们天师府姓张,我也姓张,这岂不是上天赐予的缘分啊,我加入天师府之后就是天师府的一家人了,连冒姓都不用了。”
他又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总结来看无非就是什么“三飘零半生,只恨未逢名师,公若不弃,三愿拜为师父”之类的话。
他这一堆话听得张静清头都大了。
什么叫天师府姓张你也姓张?
按你这么说玉皇大帝也姓张,你和玉皇大帝是一家呗!
还有,后边那段话你敢不敢再说一遍?
你是不是当老道士我没看过《三国演义》?
你就算忽悠人也得想点新词吧!?
听着张三的话,张静清这边都快气笑了,而站在他身后一直看戏的张之维是真的憋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