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合纵连横
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亚东城让英军指挥官麦克唐纳少将大喜之下,决定暂作休息之后,继续前进,进攻*的下一个城池帕里城。
几天后,在离亚东大约10英里的地方,英军兵为两路。由麦克唐纳少将率领大队人马进行了休整,而再一次由兰德尔这位有着丰富军事才能的上尉率领一支小部队,潜入帕里城进行侦察。
海拔15000英尺的帕里在英军驻扎地前方大约30英里的地方,根据英国人所掌握的情报,这是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英军的那支小部队刺探回来的情报显示,在帕里城正有一支藏军枕戈待旦,准备迎敌。
不仅如此,英国人的这支小部队还带来了帕里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的消息。
麦克唐纳少将收到此消息后,召集诸将,准备想出一个严密而周瑾的计划来对付帕里城的藏军。
军队就暂时驻扎起来。
而此时,十三世*土登嘉措派遣的先头部队,十三名布达拉宫的大喇嘛也已经到达帕里城。
喇嘛一出,谁与争锋,这十三名喇嘛马上行动,号召当地*民众拒绝与英国人打交道,对英国人保持距离,不闻不问,不听不说,特别不许他们卖食物或租牲畜给这些异教徒。
喇嘛的威力是巨大的,不亚于几个*兵团的战斗力,他们带来的是活佛的命令,在*这个宗教与政治合一的地区,*民众是无条件的支持*。
因此,原本与英军有所贸易往来的*民众只要一见到英国人就急急散开,原本用平静眼光看着英军的*人变成了敌视的眼光。
让英军情况雪上加霜的是,后勤部队的少校向麦克唐纳少将上报的这一句话。
“将军,我们的牛群爆发了疫病。”少校忧心忡忡的看着这位意气风发的帝国名将。
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畜生们生病了,在英国人庞大的辎重补给队伍里,无数牛羊躺在地上,不肯动弹,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补给。
麦克唐纳沉默了片刻,说实在的,少了荣赫鹏这个*通,他处理起除交战外的其他事物来,还真是有些困难,良久方开口说道:“从*人那里购买吧。”
于是,得到命令的英国人后勤少校带着一个廓尔喀连队四处寻找本地人企图强买强购。
但是,每当他们找到一个村庄,就会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人逃跑一空,只给他们留下数百只饿得头昏脑胀的小老鼠们。
这位少校愤怒了,先是将村庄内的老鼠蟑螂一扫而空,紧接着准备在村庄内稍作休息,然后再寻找下一个目标。
不过由于村里的石头房子到处都是虱子,还充满了恶臭。
少校躺在床上,在捏死了第一百只虱子后,终于忍无可忍的搬出了村庄。
他们宁肯冒着青藏高原上夹带冰碴的刺骨寒风,也要住在帐篷里。
在英国人忍受着无比恶劣的*自然环境折磨时,颐和园内的总参谋室里,却温暖如故,正中间烧着熊熊炭火,让人感受不到这是个寒冷的冬天。
总参谋室内的长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大大的地球仪。
周围是一干参谋伸长了脖子仔细的研究观看。
而中华民国大总统叶之魁正把眼光投向了非洲的两个布尔人的国家。
“英国人已经占领了亚东城,我们是否该向*出兵?大总统。”王士珍的话语咋一听起来比较着急,但从他脸不改色心不跳的表情上来看,这位显然没有半分的忧虑。
“哦,聘卿认为现在是向*出兵的好时候吗?*向我们求救了没有?”叶之魁摸了摸下巴,看了他一眼,反问道。
“这位*活佛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还没有向中央政府求救。”王士珍露出一丝笑意,缓缓说道。
情况在总参的预计之中。
“也是,毕竟亚东城是他拱手让人的,他还没有和英国人正式交上手,又怎么能看清英国人的实力呢!”叶之魁抬头看了看天,意有所指的说道。
“布尔国家德兰士瓦与英国人的谈判进行得怎么样了?”叶之魁将手放在桌子上面轻轻的敲了敲。
“据传回来的可靠消息称,他们与英国人的谈判似乎是破裂了。”王士珍不紧不慢的回道,对叶之魁忽然提起布尔人,他显然没有半分的意外。
布尔人全歼入侵之英军后,德皇威廉二世马上向德兰士瓦总统保罗.克鲁格拍发了一封著名的电报,表示祝贺。
该电报恶化了英德关系,英国人在布尔的问题上,隐约看到了躲藏在布尔人身后德国人的影子。
德国人搅合进来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奉行光荣独立政策的英国上层似乎看到了德国人正在世界各地挑战着自己的殖民霸权。
西方世界在1895年更是发起了同情和声援布尔共和国的运动。
荷兰和比利时组建了众多的民间团体,征募捐款,发表章,建立基金会,向德兰士瓦捐赠战时流动医院和医疗设备。
来自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上千名志愿者纷纷远渡重洋来到德兰士瓦,准备同布尔人并肩作战。
而麦克唐纳那封有名的取得一场可以写入军事教科内的胜利的电报一传回英国国内,就让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心中大定,认为英国不会陷入两面开战的危险,入藏英军就是去*旅游度假看风景的,中国人不足为惧,五千英军对付他们还是高看了*一筹。
对付布尔人,才是当务之急,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在向女王、内阁、上下参议院演讲了长篇大论的《帝国的殖民中心在非洲而非*》,英议员在被他轰炸得昏昏欲睡后,纷纷举起双手表示同意。
由此英国政府下决心以武力解决与德兰士瓦的争端,准备从本土和地中海各自调派了两千人增援纳塔尔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