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吴越化、江南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000年的河姆渡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浙江省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6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个县(含1个自治县)。
浙江历史悠久,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000年的河姆渡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化。
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这一区域在春秋战国以前为越人聚居地,也是越国的本部所在地,又曾被吴国占领,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战胜吴国。
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
西汉分属会稽、丹阳郡,增设5县,共20县,隶属扬州。
东汉分属会稽、吴、丹阳郡,山阴县成为会稽郡政府所在地,隶属扬州。
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增设个郡,县共个,隶属扬州
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东扬州,治会稽。
隋朝属扬州刺史部吴州总管府,分为5郡23县,府治山阴。隋末,沈法兴、李子通等割据于此。
唐朝时浙江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
五代十国时钱镠建立吴越国,因吴越国内设13个州级行政区,故并称“两浙十三州”。吴越国主要范围均为今天的浙江全境,以及上海市和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宁德、寿光,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即为今天吴越化和吴语的占据主导的区域。
北宋属两浙路,设11州、府。南宋分属两浙东路、两浙西路,迁都临安。浙西治临安,浙东治绍兴。靖康之乱后,靖康元年至绍兴十一年(1126—111年)。靖康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1]。
代时浙江属江浙行中省。
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0府[舟山原宁波府定海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而一些靠近福建的地区以苍南金乡为界,划入福建行省,自此大致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浙江省辖区域。
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行政区划
浙江省下辖11个市,其中杭州、宁波为副省级市,其余9个市为地级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6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3个县、1个自治县。再下分为乡级行政区,截至2013年底时共有132个,包括639个镇,26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和21个街道办事处。22个县级市名义上直属省政府,由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