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极品网

第225章 滚去治河 (第1/2页)

治河这个事情与李宁安本来没有关系。

但在朝堂上,潘世同向皇帝建议,说翰林院的词臣们不了解民情,也不通世故,治理黄河是一个关系民生的大事,应该派一些词臣到民间去,协助欧阳端完成治河大计。

事实上,并不是有很多词臣,只有一个。

那个唯一的幸运儿就是李宁安。

没有办法,他因为太过出色而被大佬注意到了。

当初殿试所写的《治黄策》无疑成了李宁安外放的大坑,不过李宁安同样不会后悔,毕竟若是没有这篇策论皇上恐怕还不会点他做状元,有失必有得。

本来当时皇上不以为意,可当庆宁帝再次忆起李宁安写下的策论内容时,不禁暗暗点头。

自他登基时便觉朝堂迟缓,缺少实干之才,现在想来李宁安有治河之策,若无实干兴邦的才能,又怎能独当一面。

当李宁安接到参与疏浚黄河的命令时,所有的翰林都被吓了一跳,都感觉潘世同对李宁安的处罚太过严厉了。

原以为皇上没有在朝堂上应下是没有此意,哪曾想子弹飞的有点久。

在翰林院里,做史官、做词臣、做太子师,那可是光彩照人的,如果有一天能登上阁臣的位置,名留史册,那对官员们来说是毕生的梦想。

去治理黄河算得了什么?若地方官光鲜,又怎会那么多人想做京官。

李宁安的同年们,如果是中了进士三甲,还可以守牧一方,教化一方百姓。

而治河之事,在朝中官员眼中,那属于技术性的职务,进士出身的官员投身治河的也并不多,更不用说李宁安了,他可是堂堂状元、三元及第的。

更重要的是,目前来看他的治河委任官职只是暂时的,但李宁安日后还能有机会重返翰院吗?

词臣出身,还曾担任过太子师,等太子登基后,李宁安从詹事府转正,升任礼部或吏部侍郎的官位几乎是板上钉钉了,但眼下他得罪了潘世同,被打发去治河,这下手实在太过……狠了。

"李三元只因为没有选中潘阁老的幼子,便官降数级,潘阁老也太容不得人了。”

"李安毕竟是潘阁老的门生,他犯了错,承受的惩罚肯定比其他人更严厉些。"

"潘阁老已经花甲之年,李三元恐怕要受苦了。"

放眼整个大雍朝,内阁首辅大多都十分能活,比如郑礼宁,郑礼宁如今已经七十六岁却依旧生龙活虎,若不是他的身份使然,继续干十年都说不准。

可谁让他不是庆宁帝东宫时的潜邸旧臣,三朝元老的身份使他威望十足,但皇上可不需要找位爷来供着,郑礼宁无疑阻碍了他的集权。

按潘世同的年岁,他就是再干十年,那问题也一点不大,即使再长一点,干上二十年也说不准。

李宁安一日不能返回翰林院,那么日后入阁的机会可谓极为渺茫,要知道内阁可是很看资历的,且他得罪了潘世同,官场之上便有大把人要和他划清界线。

……

当收到诏令后,李宁安完成了他作为东宫日讲官的最后一堂课。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在讲最后一堂课时心情变得异常平静。

眼下的大雍朝廷依旧稳定,潘世同实施马政条例只是先北后南而已,反对者不少,但没到不得不的程度。

因此,李宁安丝毫不受调令的影响,平静地完成了课程。

太子却有些郁闷,他在听授课时显得心不在焉。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混在帝国当王爷" 谍海游侠" 架空之我在古代的暴富之路" 都市:最强神探" 三国:开局召唤宇文成都" 大齐第一诸侯" 燃尽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