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战场】英帕尔战役:好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
英帕尔战役是日寇于19年3月在发起的一场进攻战役,日寇方面称此次战役为代号“乌”号作战。目的是攻占位于印度东部的英印军基地因帕尔,以改善日寇在缅甸不利的防御态势。此战至19年9月下旬、日寇残部撤回战役出发地结束,共历时6个月。此役,日寇投入3个师团共计10万余人,除在作战中损失3万余人,在撤退途中又损失约2万人,丢失几乎所有装备。该战役结束后,英印军第1集团军经过休整,于195年1月攻入缅甸中、西部,3月夺取曼德勒。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边境的一座城市,位于吉大港通往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城市周围是长0英里、宽20英里的因帕尔平原。英军被赶出缅甸后的2年中,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基地,以防御日寇进入印度,并作为日后反攻的出发地。
192年秋,英军从英帕尔向北、经科希马修建了一条通往战略补给站-迪马布尔的公路,并在英帕尔修建大型营房、医院、军械仓、弹药、工场等各种大型设施,各种物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里。负责防守英帕尔方面的是英印军第1集团军第军,该军由斯康斯将军指挥,下辖第1、第20、第23师。此外,英印军第1集团军其他部队也驻守在英帕尔附近。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在视察这里时评价:“在英帕尔,一切井井有条,组织得相当完善,具有供未来反攻部队使用的基地所具有的各种条件。”
日寇方面,在192年5月占领缅甸全境以后,其侵略扩张的版图已达到顶峰。随着二战各个战场形势的发展,形势对日寇逐渐不利,在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地区,盟军已经开始反攻,日寇南方军被迫逐岛坚守;在中国战场,随着中国军队战力逐渐增强,日寇自身兵力和战力减弱,其多次在长江沿线发动的局部进攻,都没有实现战役目的。在缅甸,日寇面对的局势同样不乐观,193年月开始,滇西方向国民政府开始在集结部队,筹备反攻;在缅北,中国驻印军于193年10开始反攻;在缅西,英印军随时可能会进入缅甸反攻。
日寇也利用战争间隙筹划在缅甸的下一步作战行动方案。日寇的“乌”号作战计划由来已久,早在193年6月,日寇大本营、南方军及第3航空军的首脑和幕僚们就曾在缅甸仰光利用图上模拟作战,得出的结论是:“为了有利于缅中、北部的防御,有必要趁敌人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袭击并摧毁其反攻基地英帕尔,然后把整个防线推进到英帕尔以西的崇山峻岭……在作战期间,必须保持在中国怒江(滇西)和缅北方面的稳定局势。”
积极发动这次作战行动的是日寇少壮派代表牟田口廉也。此人脾气暴躁,目空一切,是七七事变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时任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的心腹。191年月他担任第18师团师团长,随后参加日寇的南方作战,因作战有功,升任第15军司令。
接任第15军司令后,他积极主张进攻英帕尔,宣称:“只要用3个师团,发动奇袭作战,就可以在短期内攻占英帕尔。”日寇大本营及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则对“乌”号作战则有疑虑。
他们对作战提出了5个问题:在实施作战期间,英军在缅甸南部孟加拉湾登陆该如何应对?作战期间是否需要增加兵力?没有制空权是否会影响作战结果?后勤补给能否跟得上?作战设想是否可靠?对于以上问题,牟田口廉也一一做出了保证。193年9月,大本营最终批准实施该作战计划。并计划于明年春季实施。19年1月起,日寇第15军所属第15、第31、第33师团陆续进入进攻出发地。
在英帕尔,英印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斯利姆对于战场形势颇有些担忧,尤其是第军已经前出至缅甸境内,日寇一旦发动进攻,该军位置过于突出,可能会被切断与第1集团军的联系。他写信给蒙巴顿,请求将第军撤回英帕尔,在此期间,日寇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19年3月8日,日寇南路第33师团渡过亲敦江率先发起进攻,直指英帕尔。斯利姆得到消息后,不等蒙巴顿的回复,立即命令在缅甸境内的第军撤回英帕尔,并决定引诱日寇冒进,在英帕尔平原地区凭借飞机和坦克方面的绝对优势与日寇决战。
3月中旬,行动迟缓的第军第1师主力在因帕尔以南160公里的钦定被日寇第33师团截断退路。3月18日,第军第23师第3旅向南折返,攻击日寇左翼以解第1师之围。第1师从包围圈内实施反击,双方展开激战。英印军在优势空军的支援下,重创日寇第33师团,于3月2日成功解救第1师,向英帕尔方向撤退。
日寇第33师团在南线发动进攻时,19年3月15日,日寇第15军主力第15、第31师团和“印度国民军”强渡亲敦江,中路第15师团从北面迂回英帕尔,企图与南路第33师团对英帕尔形成夹击之势;北路第31师团则直取英帕尔北面80公里处的小镇科希马,该镇仅有英印军1500余人驻守。
月日,第31师团推进至科希马东侧。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日寇在白天不敢发动进攻,只能以炮火进行轰击,晚上则出动步兵实施作战。英印军则在白天出动战斗机和轰炸机对日寇阵地实施猛烈轰炸,并为科希马守军空投物资弹药。6日,英印军退守科希马要塞主阵地,该要塞当晚失守,英印军在英帕尔的交通补给线被切断。
科希马失守后,其以西50公里处的迪马布尔遭到直接威胁。这里不仅是英印军向英帕尔输送补给的交通线起点,还是驼峰航线的起点,储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事物资,而这样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英印军仅有1个连驻守,日寇只需要派一支小部队就可以攻占,庆幸的是日寇没有继续西进。
当时牟田口廉也已经获知迪马布尔守军兵力薄弱,计划第33师团继续西进,夺取迪马布尔。但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阻止了牟田口廉也的行动。为此,他亲赴前线、严厉训斥了牟田口廉也的“越权”,并宣布“攻取迪马布尔不在第15军的作战目标范围内”。至此,日寇错失了一次良机。事后推测,河边正三不允许牟田口廉也西进,并非出于军事原因,而是日寇将领之间的猜忌。
英军对于科希马的失守十分紧张,第1集团军司令斯利姆马上将第师空运至迪马布尔。蒙巴顿将驻守在印度南部的第33集团军,通过铁路紧急向迪马布尔输送。同时,斯利姆还将英印军第5师空运至英帕尔。为了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英方向美国方面求助,调集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90架,又将计划从东南亚调往地中海的9架运输机留下支援英帕尔方向的作战。丘吉尔还请罗斯福敦促蒋介石,让其马上在滇西发起反攻,以牵制日寇方面的进攻。至月10日,大量援军输送到前线,英印军集结在英帕尔地区的兵力增加至12万余人,而且完全掌握制空权,稳定了战局。
在英帕尔方向,日寇第15、第33师团逐步向前推进,英印军则逐次抵抗,致日寇的进展开始缓慢。在英帕尔东南方向,英印军2个旅在伯莱尔公路入口处防御日寇第33师团的推进。这里地形极为复杂,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的深谷被浓密的森林覆盖,很难构筑一条完整的防线。
英印军破坏了公路入口处的各条通道,并在每个制高点部署兵力,迟滞日寇第进攻,战至月11日,日寇突破英印军防线,英印军向英帕尔方向的比申布尔撤退。此时,第15师团和第33师团已经对英帕尔形成南北包围之势,但这也已经耗尽了日寇有限的作战能力。
战前,牟田口廉也是用英印军在缅甸作战期间的表现评估其战力的,所以他没有预料到英印军会在英帕尔地区抵抗如此顽强。在英帕尔北部和东南部进攻受挫,让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自3月中旬发起攻击以来,日寇已经连续作战20多天,出发前随身携带的弹药已经耗尽,可支撑部队20天作战的粮食也所剩无几。这期间日寇一直无法获得后方的补给,原计划用3周时间攻取英帕尔的计划落空。
纵观日寇整个二战的表现,取得的胜利往往是以“敌方”准备不足,采取不宣而战、突然进攻为前提。如果不能快速取胜,往往后劲儿不足。在中国战场上,日寇倾全国之力尚不能取胜,反而在国民政府持续抵抗下举步维艰。太平战争爆发后,依赖美英准备不足,日寇在战争前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至192年底,他们的进攻量已经耗尽,有限的兵力散布在中南半岛和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上,在海军联合舰队实力下降后,日寇在太平洋地区的机动能力也随之下降,守岛部队变成了一条条僵硬的躯壳,等待“敌军”一个一个地收拾掉。
日寇在英帕尔的作战计划具有主动进攻的精神,战役目的一旦达成,的确可以改善其在缅甸地区的战略态势。不过,日寇资源有限,后勤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对面的英印军则兵力充足、保障有力。战役初期丢失科希马也是英军前线指挥官能力不足、一时疏忽。而排除掉这些意外因素,开始比拼双方真正实力的时候,日寇就不再有好运气了。牟田口廉也显然已经吃惯了红利,忽视了战场上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实力。
至月底,日寇各师团的战力均已不足一半。英印军在南北两个方向开始向日寇反击,英印军凭借步、炮、空、坦克协同优势,将日寇压制在多个山谷里,致使日寇白天无法自由行动,绝对的制空权甚至让日寇不敢生火做饭,只能在夜间发动偷袭,天亮后则躲进丛林中,躲避英印军的空袭和炮击。牟田口廉也不断收到各师团的“战况吃紧”“请求空军支援”的告急电报。
5月11日,滇西的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开始了滇西反攻作战。5月1日,缅北的中国驻印军开始围攻密支那。英帕尔的日寇第15军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难境地。3个师团长对作战都失去了信心,要求停止进攻。对于部下怯战的行为,牟田口廉撤换了第33师团长的职务,并要求各师团继续进攻。5月中旬开始,日寇第53师团抽调一部分兵力增援英帕尔,第33师团在新任师团长的指挥下,向英帕尔西南方向推进,经多日激战毫无进展。
6月,印度东部迎来雨季,英印军凭借充足的后勤保障,前线士兵除可以获得基本生活物资外,还能得到香烟、酒之类的奢侈品。而日寇早已经弹尽粮绝,士兵实在耐不住饥饿,纷纷上山寻找食物,甚至以人肉充饥,疟蚊、蚂蟥和各种疾病凶猛地袭击赤身露体的日寇,死亡人数剧增。
6月初,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来到前线,他对牟田口廉也说:“本次战役已呈胶着状态,没有获胜的希望,继续下去只会使我军更不利。”但牟田口廉答复:“因帕尔之战关系重大,决不能半途而废,阁下应支持我们继续进行下去。”因为牟田口廉也是东条英机的心腹,而且河边需要这些“斗志旺盛”的将领率领士兵支撑局面,于是河边正三最终同意英帕尔战役继续打下去。
随后,牟田口廉也电令各师团指挥官:“继续作战,直到弹尽粮绝。如果你们的手臂断了就用你们的牙齿,如果停止了呼吸就用你们的灵魂去战斗,缺乏武器不是理由。”然而,牟田口廉也的命令没能阻止前线部队因饥疲交加、死伤累累而不得不选择的溃退。第31师团长愤怒地质问他:“自从越过亲敦江,你给过我们一粒子弹、一粒米吗!”。随后他不顾军法制裁,命令部队由科希马地区后撤到能得到补给的地方。愤怒的牟田口将第31师团长和已经患病不能指挥作战的第15师团长全部撤换。至此,参与因帕尔战役的三个日寇师团长全部被撤换,这在日寇发动战争以来史无前例。
6月22日,由于日寇第31师团后撤,英印军重新打通了科希马至因帕尔之间的公路通道。6月23日,牟田口向缅甸方面军报告:“如果停止进攻转入防御,根据我军现状,退到印缅国境线上的亲敦江西岸高地,较为适宜。”6月26日,牟田口廉也命令收拢部队,准备向后方撤退。经南方军司令部和日寇大本营批准,缅甸方面军于月10日向第15军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
月中旬,日寇重演了盟军从缅甸大撤退的一幕。时值雨季未过,第15军开始全线撤退。各部已经完全丧失斗志,军纪荡然无存。他们头顶瓢泼大雨,脚踏泥泞山路,冒着被洪水冲走,被蚂蟥、巨蛇吞噬的危险,翻过荒无人烟的敏金山脉和原始森林逃往缅甸,沿途扔下不计其数的武器、车辆。
期间,盟军的飞机向狼狈逃窜的日寇投下了一颗颗炸弹和汽油弹,日寇的血肉飞溅到车上、树上、人身上。泥泞的道路上,尽是用鲜血调和出来的深褐色泥浆。沿途,日寇官兵和骡马的尸体不计其数,暴露于荒野的尸体爬满了蚂蟥和蚂蚁,血肉几乎被吸干。大雨过后,在烈日的暴晒下只留下一堆堆白骨,逃窜路上的累累白骨成了可耻的侵略者失败的罪证。19年9月,日寇第15军各部陆续撤回缅甸境内。
据战后日寇承认:最初越过亲敦江参加因帕尔战役的兵力约10万人,其中战死3万人,另有伤病员约2万人下落不明,最后撤回缅甸的不足5万人,而且一半是伤病员。武器大部分损失,以第15师团为例,1个步兵营仅剩下1挺重机枪、2挺轻机枪、2个掷弹筒,全师团步枪仅剩600支。日寇第15军战斗力几乎全部丧失,日寇大本营原指望通过英帕尔战役扭转缅甸战局,结果适得其反,不但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而且在缅甸战场各条战线上都处于更加被动的不利态势。日寇大本营为此将缅甸方面军和第15 军的司令及师长、参谋长全部撤换。
英印军此战伤亡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