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很快注意到,杜煜川并没有按照他想象中的胆小畏缩,反而在户部混的越来越如鱼得水。
永和帝很不高兴。
一个逆臣的庶子,蝼蚁之躯,居然也敢和他作对?!
在永和帝的示意下,杜煜川很快换了地方。
这点儿时间甚至不足以让户部的人都知道杜煜川的名字。
杜煜川意识到自己可能招了永和帝的眼,后面说话做事便更加低调了。
陆明渊听说杜煜川已经从皇陵出来了,回京述职的时候,还来看过杜煜川一次。两人说了会话,客套了一下,就没有什么话说了。
毕竟都不熟悉,唯一有关联的杜月钲,其实也和这两人不熟悉。
陆明渊见杜煜川一再谢过自己在皇陵的照拂之恩,便开口道:“我其实有些对不起你妹妹。以后若有事用到我,不违反原则的,我也会尽力相帮。只是我如今被圣上厌弃,在朝中帮不了你多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着。”
二人各怀心思,也无话可说,在待下去也只是尴尬,陆明渊便起身告辞了。
这几年,陆明渊已经在突厥人中打出了名号,若说之前的“名将”名头掺了水,有些看脸的嫌疑,现在已经是实打实的军功垒起来的“名将”。
估摸着一开始的时候,突厥人打量着陆明渊领兵不久,又是个小白脸,以为他经验不多更好对付,频频来犯,没想到陆明渊却不止只有脸能看,几次都没占到便宜。
倒是北方边境因为突厥人犯边次数过多,上下一心抗敌,反而快速的积累起了对战经验。与新统领的磨合已经快速完成,成为边境又一支雄兵。
只是最近随着陆明渊声名鹊起,永和帝更加防备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陆家曾经和杜冉有过姻亲关系,永和帝始终对陆家不放心。每次陆明渊回京述职,都喜欢晾着他。粮草方面依然是拖拖拉拉,只有打仗的时候,会写几句冠冕堂皇的奖赏鼓励之词。
......
不过近来永和帝没有功夫去为难陆明渊,也没有时间让人去给杜煜川下绊子。
他病了。
至少太医院所有的太医诊断出来的结果都是这样。
永和帝心中愤恨,这些年他以为已经把钉子都拔干净了,岂料还是着了道。
他开始不信任太医院的人,下皇榜民间求医。疑心病也越来越重,看谁都不像好人,连江太傅也没少斥责。
崇州越发的乱了。
就连京城周边各地,也是人心浮动,偷鸡摸狗、群殴杀人的事情也越发的多了。
京兆府尹忙的脚不沾地。
天下乱象已现。
永和帝再一次咳血之后,开始吃修道之人练的丹药。
江太傅等清正之臣劝阻无效,反被斥责有不臣之心。
死谏,武死战。
金銮殿的柱子已经沾了好几个官的血。
但皇帝已经听不进别人说什么了,脾气愈发的暴躁,每日都有宫人被拖出来。
安阁老一反常态,朝中诸事也不怎么和皇帝唱反调了。
安阁老思忖:“万一现在永和帝在和他争执的过程中死了,那他岂不是气死皇帝的人?”真要那样,那群官不会放过他的。左右现在皇帝已经是强弩之末,等一等又何妨?便每天老神在在的端着一脸的忧国忧民来上朝。
杜煜川敏锐的察觉到朝中动向。
这段日子他一直夹着尾巴,不做任何招眼的事情。心中却时刻在学习和分析局势。
直到此时,他已经嗅到,机会来了。
下一个皇帝,是晋王还是英王?
便开始关注这两人。
终于有一天,被他逮到机会和晋王结识。他长得好看,谈吐又特意学过,晋王听着杜煜川不着痕迹的奉承,只觉通体舒畅,再加上他身上还有着杜氏血脉,拐了弯来说还是血亲。
晋王虽是个软蛋,但是却是个良善人,出了名的好脾气。知晓了杜煜川的经历,觉得他十分无辜,当着杜煜川面把杜冉骂了个狗血淋头。
晋王小厮有些不忍直视,当着人家儿子的面骂老子,哪怕老子不怎么做人,但是你当着面骂,让人家做儿子的怎么接呢?
小厮尽管平时见惯了晋王的糊涂,还是忍不住在心里腹诽。
杜煜川面色不变,正准备替那该死的老子虚伪的说句话,却觉晋王背后劲风袭来,眼瞅着一只箭射来,当机立断把晋王拉倒身后去了,那利箭便直直射进了杜煜川的肩头,鲜血喷涌而出,溅到了良善人晋王的脸上。
晋王愣住了。
紧接着腿脚发软。反倒要杜煜川这个伤号来扶。
这是谁想要杀他?晋王一直谨小慎微,从不敢在朝堂上争取什么,在先皇跟前也不为自己争取过什么东西,也基本没树过敌,是以一直平平安安活到现在。
好在晋王小厮是个靠谱的。立刻就把晋王扶住了,并一边令人去喊太医,一边吩咐随从扶杜煜川上了晋王府的马车,一路疾驰回府。
晋王回府饮了茶水,到了熟悉的府宅,才回过神来,来不及思索是谁要害他性命,良善人连忙去看杜煜川的情况。
并对杜煜川感激涕零:“对亏了你了,好侄儿。也不知是谁要杀我,确是连累了你了。”险些要流泪了,并表示自己等会就去皇宫,求皇兄给自己做主,一定把凶手求出来,不会让侄儿白受这一回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