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公使事件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爆发令人担忧,在事件发生不久后,多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前往事发地调查。
事件发生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西北150公里处的卡小镇,再往西北不远处,跨过喀尔巴阡山脉便是奥匈帝国境内。
最先到达事发现场的是罗马尼亚官员,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整辆马车已经是不成形状,大使和护卫倒在附近,有火药使用的痕迹,怀疑是炸药爆炸,惊动马车,然后凶手补枪,逃离现场。有附近的民众看到一伙人来历不明的人往南部窜去。
被害的大使是谢尔盖,他是一位大斯拉夫主义者,但同时主张联奥制土,恢复巴尔干以俄奥为主的势力范围,这次被派到奥匈帝国,就是为了改善和修复两国之前因为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奥地利的背叛而受影响的外交关系。这让人不得不怀疑罗马尼亚名义上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
罗马尼亚全国开始警戒,特别是封锁向南前往奥斯曼帝国的通道,对于多瑙河水道。进行全方面的巡逻,防止可疑人员非法过境。
3月3日,随着调查的深入,种种迹象都开始指向奥斯曼帝国,罗马尼亚的官员们在现场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物品,经过仔细辨认,这些物品与奥斯曼帝国内部某些组织常用的物件极为相似。
在奥斯曼帝国,高层们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他们大致上已经知晓了罗马尼亚的大使被害一事原因,而且目前凶手就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处隐蔽场所被政府隐藏着,他们在罗马尼亚政府封锁前快速越过了两国国界,逃往君士坦丁堡,并向政府寻求庇护。
这件事情确实由信仰极端的民族主义土耳其人所为,他们对谢尔盖之前的大斯拉夫言论不满,设法在谢尔盖前往奥匈帝国的路上设下埋伏,将大使一众人员杀害,然后向南逃往奥斯曼帝国境内,属于个人行为,和政府无关。
但现在的情况是,俄国似乎想把这件事情定义为奥斯曼帝国在背后支持相关人士对俄国大使进行袭击刺杀,目前奥斯曼帝国高层分为两派,强硬派主张坚决否认,声称这是有人故意陷害,企图挑起两国之间的战火,并表示绝不能交出凶手,不少土耳其人对俄罗斯恨之入骨,这次刺杀事件有不少土耳其人暗地里庆祝,他们将凶手视为民族英雄,一旦交出,民众会怎么看?况且,刚经历克里米亚战争不久,俄国动兵的可能不大,我们还有英法的支持,而妥协派认为,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俄国人可能借此大做章,必须要在其作章之前把事情化小,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俄国不太可能发起进攻和英法列强身上,损失部分比损失惨重要好很多。
在国际社会上,各国都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俄国方面,对于谢尔盖大使的死感到无比悲痛和愤怒,他们强烈要求奥斯曼帝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其他国家也纷纷发表声明,谴责对外交官的敌对行为,呼吁双方保持冷静,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俄罗斯帝国开始向边境增兵,奥斯曼帝国也不甘示弱,向保加利亚地区增兵,双方的紧张局势一触即发。整个欧洲大陆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发布最后通牒,要求道歉,赔偿,割让土地,交出凶手,限3月25日前回复,同时,俄国外交部向罗马尼亚,黑山,塞尔维亚和希腊发出电报,希望东正教同胞们能携手对抗奥斯曼,俄国东正教议会(当时俄国牧首制处于废除状态)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称其为圣战,一场新时代的圣战,以解放保卫东正教徒之名,向奥斯曼帝国发起圣战。
俄国的最后通牒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欧洲大陆激起千层浪。整个欧洲社会上弥漫着一股不安的味道。
塞尔维亚和黑山深知一旦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开战,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但出于对东正教徒的同情以及历史渊源,他们的态度开始倾向于俄国。国内民众群情激昂,纷纷要求政府站在俄国一边,为同胞们争取权益。
罗马尼亚虽然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但此时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国内一部分人主张保持中立,不想卷入这场可能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彻底摆脱奥斯曼帝国控制,争取独立的绝佳机会。在激烈的争论中,罗马尼亚政府摇摆不定。
而在希腊,阿诺克和各信仰东正教的民众乐坏了,前线的奥斯曼军队不断的调往保加利亚,在拉米亚失守后,军队退守温泉关,而奥斯曼军队除了在初期前进了数10公里后再也没有前进半步,反而向后撤退以拉米亚为防线和希腊军队陷入对峙状态,希奥前线战线陷入了停滞状态,俄国可能的进攻让雅典看到了战线逆转和伟大理想第一步实现的可能性,希腊外交部向圣彼得堡表示,雅典将全力配合圣彼得堡对奥斯曼的攻势。
奥斯曼帝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面对着来自多方的军事威胁。强硬派此时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开始担忧战争一旦爆发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但骑虎难下的他们,依旧嘴硬地宣称将坚决抵抗到底,并坚信,战争就算爆发,只要坚定守住,就有办法,坐等英法支持,再次像克里米亚战争时一样,击败俄罗斯帝国!
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小国则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他们担心这场战争会如同一个巨大的旋涡,将整个欧洲都卷入其中,各国的外交使节频繁穿梭,仍然在最后试图寻找和平解决的途径,但收效甚微。
在距离罗马尼亚边境不远处的俄国城市敖德萨的军营中,士兵们忙碌地准备着战斗,将军们则在紧张地制定着战略,在军营最里面的帐篷,坐镇中央的是亚历山大二世的皇储亚历山德罗维奇王子,这位3年前因尼古拉王子意外逝世而被立为皇储的王子,需要一场军功来增加影响力,而左边的是俄国陆军元帅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右边是基辅总督安菲娅 安德烈维娜 维亚兹玛,俄国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足了准备,大量物资和人员从各处运往敖德萨,誓要血洗上一次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而在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人们也感受到了战争即将来临的恐惧。城市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人们不知道未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普通民众们在恐惧与不安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教堂和清真寺的钟声回荡在城市与乡村,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祈祷。
随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整个世界仿佛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这场决定欧洲命运的大战的爆发……
1868年月1日晚,在最后通牒无效后,俄罗斯帝国先锋20万军队,跨过罗马尼亚,俄罗斯帝国界河普鲁特河,向南开进,战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