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可能啦,发行代理都是行价,你让边個让利给我?”
“那你想不想听?”
“靓仔,你想泡我咩?”女人生得不算很漂亮,但一身细肉看起来很有韵味,她放下杂志,扬了扬下巴,傲娇道:“可惜我有老公了。”
李清源呵了一声,一般这种话接的好,不排除发生故事的可能。
但他没心思接茬,无所谓道:“你不想听我话给别人好了。”
女人狐疑道:“你有什么条件?”
人对送上门的好事往往警惕多过惊喜,这个时候如果他没条件,很可能被打上骗子的标签,如果条件过大,很容易吓跑对方。
“送我五十份《大公报》怎样?”
《大公报》四版定价5毫,以进价算五十份不到20块,这个成本换一个获取长远利益的机会,很不错的买卖。
“成交。”
女人很爽快的拿了个袋子,在扎捆里数了五十份《大公报》装进去,递过来道:“靓仔你讲喽。”
李清源也不含糊,直接给女人开始讲述。
“要想报社让利给你,一定是伱能给报社解决问题,给他们创造价值。”
“你知道报社有咩问题?”
女人摇了摇头。
“香江人生活节奏快,居住密集,而且人力贵、楼层高、治安差,送报不容易。加上报纸档多,读者阅购方便,所以就因地制宜,报纸缺少订阅,几乎全靠零售。”
“没有订阅,就缺乏读者反馈,每家报社要发行多少报纸,全靠采编内容和发行经验判断。我用《明报》举个例子。”
李清源是故意说《明报》的,因为最好卖的报纸绝对有《明报》,而她刚才居然没提。
果然女人一听《明报》,横了他一眼,脸上露出不爽的神情。
李清源会意,马上换了副口吻。
“《明报》自诩精英报纸,但到底是哪些人在看?读者的性别、职业、年龄哪点能证明是精英?报纸有多少传阅率?”
“他们的读者有什么阅读偏好?哪些内容是读者乐意看到的,金镛那些社论真的有人爱看吗,还是仅仅因为《卫斯理》才买?”
“嗯嗯嗯。”
女人点头如捣,对这番话极为赞许。
“人力物力都在涨,报纸用不了多久就会提价,《明报》的读者经济能力行咩?能接受提价咩?”
“这些信息《明报》知道吗?他们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