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极品网

第58章 郑恩 (第1/2页)

老爷这一病就是几个月,等老爷身子骨好一些的时候,民国的天又变了。民国十四年的三月,开春没多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的中山先生病逝了,北京城一片缟素,举国悼念伟人。轻寒也去参加了葬礼,亲眼目睹了葬礼现场的壮观。心中对人人口中称为国父的先生更加敬仰。葬礼上,国共双方空前的一致,轻寒也是第一次深入接触传说中的共产党人。那人轻寒见过,就是当年学生罢课的代表,两人当年曾经唇枪舌剑,故彼此都印象深刻。再次见面,两人相视一笑,抱拳见礼。

“多年不见,耿助理依然如故。”

“上次匆忙一见,还未来得及请教先生大名。”

“鄙人郑恩。”

“郑先生好!”

“耿助理好!”

“郑先生的风采余多年铭记,今日得见,实乃幸运至极。”

“耿助力博学多才,舌灿莲花,郑某佩服之至。”

“二位不必自谦,一位曾东渡日本,一位曾留学俄国,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今儿既能相见就是缘分,何不畅谈一番?”

西风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两人身边,低声说话。

轻寒侧眸点头示意,郑恩跟西风很熟,闻言一愣。

“西风与耿助理相识?”

“忘了告诉郑兄,鄙人姓耿名坤字西风。”

“哦,原来二位是一家人。”

“这是我大哥,耿轻寒字无觅。这位郑恩,我的朋友。”

轻寒与郑恩相谈甚欢,对于国民党和共产党,轻寒一贯不关心,也不去刻意的了解,所知道的都是一些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从没有跟人讨论过,也不曾深入了解过。但对于郑恩其人轻寒是由心的欣赏和敬佩,非常高兴与之深谈。

深谈之后,轻寒更为详细的了解了共产党这一派的主张。郑恩说,共产党人就是要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产党人愿意为国家的兴衰联合中国各民族的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势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富民强的最终理想。轻寒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禁抬目仔细看着郑恩,还是那个瘦弱静的生,但他有力的豪言壮语深深撼动了轻寒。想他耿轻寒,当年曾立下凌云壮志,东渡日本学习经世之才,为的就是成为国之栋梁,富国强民。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几年轻寒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每天如那些个凡夫俗子般浑浑噩噩的活着,若是如此这般,再过几年,怕是当年的那些豪言壮语都变成了一纸空谈。郑恩那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才是富国强民的最高诠释。轻寒的目光幽深复杂,紧紧盯着郑恩,仿佛要穿透郑恩的肉身,看到灵魂深处。郑恩目光清明坚定,迎着轻寒的目光,不亢不卑。轻寒缓缓一笑,低声说:“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无觅受教了。”

“耿助理客气,耿助理胸有大志,必将成就一番鸿皓大业。”

“郑先生如若不弃,可以叫在下无觅。”

“郑某乐意之至,郑某不才痴长几岁,如此就为兄了。”

“还请郑兄多加指教。”

“不敢,不敢,如有闲暇时间,你我兄弟二人可以多交流交流。”

晚间轻寒回到家,直到躺在床上时,都在想着郑恩的那些话。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可是自民国建立到如今,没有看到任何改善,没有那一个党派或者军阀为此做出努力和尝试,国家依旧积贫积弱,人民依旧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这些人所有的做派是在践踏三民主义,让三民主义成为一个笑话,成为他们捞取资本的理由。也许中山先生也早已深知,所以才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这是中山先生的的遗愿,为的就是早日实现三民主义。

这一夜,轻寒失眠了,辗转反侧。

五月中旬,轻寒听到了上海那边传来的消息,各大报纸都用大幅版面刊登了上海那边发生的事。日本人在上海压榨中国工人,稍有反抗,竟然活活打死工人。上海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罢工,却遭到了英国巡捕房的血腥镇压。打死打伤无数中国工人和学生,日本人对中国工人更加残虐。

轻寒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报纸,人尚可口诛笔伐,可自己只能如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什么也做不了。轻寒握紧拳头,心中一口恶气久久难以散去。

中午石头进来问轻寒吃什么,轻寒起身说:“去外面吧。”

石头看出来轻寒心情不好,默默的跟在后面。

“西风住在哪里?”

“哦,北四胡同。”

轻寒顺着那方向走了一段,石头小心翼翼的问:“大少爷,咱们要去看二少爷吗?”

“嗯,过去看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要不先吃点饭再过去。”

“先过去。”

等两人到了胡同口,轻寒又停下脚步,淡淡的说:“回去吧。”

石头一愣,看看胡同,又看看轻寒。轻寒脸色淡淡的,看不出喜怒。石头不敢多问,跟在轻寒身后走了。石头悄悄回头看一眼胡同,又看看前面的大少爷,挠挠头。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三国第一大反派" 官居一品" 死到临头也爱你" 日常系满级男神" 运朝:召唤无敌,从质子开始" 重生之我是迪加奥特曼" 小女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