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极品网

16、二战前的波兰

【背景篇】二战前的波兰:一个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的民族

波兰的祖先是斯拉夫人,更准确地说是西斯拉夫人。在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中记载着,在维斯瓦河流域居住的维尔德人,就是斯拉夫人的祖先。公元1世纪起,斯拉夫人分布在欧洲中北部、西起奥得河、东抵第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濒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即现在的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各一部分地区。

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开始形成部落联盟,随着后来的斯拉夫民族大迁徙,一部分人继续向东,进入现在的乌克兰地区,他们被称作东斯拉夫人,是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人的祖先;一部分南下到达现在的巴尔干地区,他们被称作南斯拉夫人。还有一部分向西迁徙,他们被称作西维尔德人,也就是西斯拉夫人,他们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祖先。

西维尔德人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开始定居在现在的波兰西南部克拉科夫地区。在之后的几个世纪,原始部族开始解体,封建土地制度随之产生。9世纪时,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中、下游地区,波兰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皮亚斯特王朝建立。公元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波兰国父)接受基督教,他的儿子博莱斯瓦夫一世继位后,加冕为波兰国王,此时的波兰已经是欧洲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

波兰的王位继承效仿西欧国家的制度,即国王死后,将土地平均分给自己所有的儿子,这倒是很像中国汉代汉武帝在诸侯国中施行的推恩令。博莱斯瓦夫一世去世后,也把刚刚强大起来的波兰分成了几份,其中长子“歪嘴”博莱斯瓦夫三世获得了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克拉科夫(小波兰地区)和西里西亚两块土地。随后,他击败了自己的兄弟和神圣罗马帝国组成的联军,吞并了波兰西部的波兹南(大波兰地区)。

1103年至1110年,波兰与波希米亚(古代捷克的称呼)作战,获得了现在捷克西部的大部分领土。到了波莱斯瓦夫三世执政晚期,波兰北部的版图继续扩张,波美拉尼亚地区也成了波兰的领土,此时波兰的疆域已经抵达波罗的海南岸,疆域大体是现在波兰的中西部地区。

波莱斯瓦夫三世死后,王朝走向分裂,波兰进入长达200余年的封建割据时期。

121年,由速不台率领的蒙古帝国的一支8000人的偏师在西征的过程中,将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击败,国王亨利二世被俘虏,随后被蒙古人斩首。128-1288年,蒙古再次入侵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国王莱泽克二世率领15000名士兵坚守都城,随着蒙古大军久攻不下,波兰各地援军陆续抵达克拉科夫,蒙古统帅只好下令撤退,这次战争再一次将波兰凝聚到一起,逐渐结束了封建割据。

1世纪开始,波兰又逐渐走向强大,在东部夺取了马佐夫舍。1385年,波兰和东部的立陶宛签订联盟条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以联姻的方式实行王朝联合。110年,波兰-立陶宛领导的由波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捷克-摩拉维亚人、瓦拉几亚人、鞑靼人、马扎尔人等组成的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全歼由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瑞士人等组成的骑士团2.万人,阻止了条顿骑士团的东侵。该战役巩固了波兰-立陶宛大国的地位。166年,波兰从德意志人手中夺取了富庶的东波莫瑞,以格但斯克(即:但泽)为中心的东波莫瑞的收复,刺激了波兰粮食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役制庄园,从事商品粮食的生产,城镇开始出现手工工场。这个时期的波兰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波兰从此开始了一段被波兰史学家称为黄金时代的极盛时期。

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即卢布林联盟,史称波兰-立陶宛王国。为了抵御鞑靼骑兵的威胁,波兰国王将首都从西南部的克拉科夫迁到华沙,该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一共和国。统一的波兰幅员辽阔,在1618年的疆域极盛时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疆域比当代的波兰大得多。该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统治着东欧的波兰、立陶宛、捷克—摩拉维亚人、瓦拉几亚人、马扎尔人、鞑靼人、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捷克等诸多民族。在与四周德意志人、莫斯科大公国、瑞典人、鞑靼人不断发生的战争中,波兰骑兵强悍无比,这也是波兰始终热衷骑兵的原因。

1世纪上半叶是波兰第一共和国的全盛时期,由于金帐汗国已经分裂,东欧地区出现了政治真空。158年,俄国沙皇伊凡雷四世病逝,俄国内部陷入动荡,波兰趁机不断蚕食俄国领土,在持续数十年的扩张期间,波兰对俄罗斯人施行残酷的灭绝政策,在莫斯科以西360公里的一座城市,城中8万人最后只剩下8000人。1610年,波兰骑兵打败俄瑞(典)联军,攻占了莫斯科,并且在那里统治了2年之久,两国之间埋下了刻骨铭心的仇恨。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别,称为“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个叫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产生,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一个叫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波兰最后因被邻近帝国瓜分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168年,长期遭受波兰压迫的乌克兰哥萨克人爆发起义。在东方已经强大起来的沙俄趁机对波兰宣战,并吞并了乌克兰在第聂伯河以东地区。此后,波兰逐渐沦为沙俄的附庸。

133年,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病故,一部分贵族在俄国和奥地利支持下,企图选举奥古斯都二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二世为波兰国王,并决定把波兰的属地尔兰送给俄国女皇伊万诺夫娜的宠臣以酬谢俄国的支持。但波兰多数贵族主张提名列琴斯基为王位继承人。列琴斯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岳父,因此得到法国和西班牙的支持。133年9月12日,列琴斯基以绝对多数票当选波兰国王。随之爆发了以西班牙、撒丁(意大利的境内的一个王国,后来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法国为一方,以俄、奥为另一方的战争。最终俄军占领华沙,列琴斯基逃到但泽(今格但斯克)。10月5日,俄军强迫波兰议会选举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二世为波兰国王,称奥古斯都三世。13年5月29日,俄军攻陷格但斯克,消灭法国军队1500人。列琴斯基逃往普鲁士。135年10月,各国在维也纳签订初步和约,双方承认奥古斯都三世为波兰国王。138年,法国和奥地利正式签订《维也纳和约》,这就是欧洲历史上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此后,波兰迅速衰落。

到了18世纪下半叶,波兰的处境已经十分凶险。西面的普鲁士开始崛起,历史上他们与波兰在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地区存在纷争;在南面,波兰与奥匈帝国在捷克、斯洛伐克、西里西亚等地区也存在领土纷争;在东面,长期受到波兰压迫而且具有强烈领土贪欲的沙俄对波兰更是虎视眈眈。

12年5月,俄国、普鲁士、奥匈帝国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三方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

1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00万、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

1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日,普鲁士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

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历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就从欧洲地图消失长达123年之久。

180年,法国击败普鲁士,为削弱普鲁士并牵制俄国,在拿破仑的强迫下,普鲁士割让一部分土地。1809年,拿破仑在现在波兰中部建立华沙公国,并扶持波兰贵族后裔波尼亚托夫斯基担任波兰军队统帅,跟随法国作战。拿破仑失败后,华沙公国再次被瓜分。1830年11月29日,一批贵族青年在华沙举行起义,结果失败。186年克拉科夫起义也遭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获得了复国的希望。1916年,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了利用波兰牵制俄国,于当年12月成立“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开始在波兰征兵。1918年,新成立的苏联为了改善外部环境,宣布废除与奥、德签订的一切关于瓜分波兰的条约,承认波兰享有独立和统一的权利。1918年10月,一战接近尾声,奥匈帝国和德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波兰复·国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10月23日,华沙组建波兰政府;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11月日,社会民主党人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11月11日,波兰政府由毕苏斯基领导,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员会也宣布接受毕苏斯基领导。11月18日,毕斯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样,自1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恢复独立,重建国家。

1919年12月8日,英法同样出于牵制德国和苏联,在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毕苏茨基领导的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米代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然而,波兰政府力图恢复1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刚刚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就发动了对也是新诞生的苏维埃俄国的战争,史称苏波战争。1920年月,波军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苏俄红军进行反击,将参与干涉的波军赶出了国境,并将战火烧到波兰的首都华沙,但最后在华沙战役中苏俄军队被波军击败。

波兰军队虽然取得了最后军事上的胜利,自己也被战争弄得民穷财尽,最后双方同意媾和。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代表协约国致电苏俄建议停火,停火线大体是巴黎和会决议中规定的分界线,故称“寇松线”。月22日,波兰提出停战。

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在协议最终确定的波苏边境线,与原来最初商定的寇松线向东偏离了150多公里,波兰因此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苏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片领土,这也为二战时苏联出兵波兰埋下了伏笔。由《里加条约》确定的波苏边界一直保持到1939年9月1日。

获得独立后,波兰开始恢复国力,到二战爆发前,波兰在经济、政治上已经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但波兰仍属于农业国家,缺乏工业能力,所以波兰的国防建设需要依赖进口国外武器装备,而且军队的作战思想陈旧落后,仍然热衷骑兵的建设。

1926年5月毕苏斯基再次上台,开始在波兰境内实行独·裁统治,逮捕议会中的反对派,宣传法西斯主义。对外,他奉行均衡策略,在其两个强大邻居德国和苏联间取得平衡,1932年,波兰和苏联签订《波苏互不·侵·犯条约》;193年,与德国签订《波德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波共被解散,该党主要领导人被毕苏斯基的继任者西米格雷杀害。

1938年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议》后,希特勒邀请希米格雷(波军统帅)和匈牙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趁机出兵侵占了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上游的捷克斯洛伐切欣地区,那里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主要居住德国裔的情况相似,当地主要居住着波兰裔。至此,波兰在复国后,从南面的捷克斯洛伐克和东面苏联手中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但向他们发出致命一击的,却是在背后一直支持他们的德国。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明末最强钉子户" 一觉醒来变赘婿" 疯狂爆兵:我在大宋杀疯了" 侯门贵公子" 规矩之界" 墨家特工" 守五年活寡,主母休夫风光嫁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