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篇-东南亚战场】丛林反攻:打到你服为止
192年5月,中、英联军在缅甸防御作战中失利,英军败退印度,中国远征军大部退回滇西,一部经缅北穿越野人山进入印度,日寇占领缅甸。
缅甸失守后,太平洋及印度洋局势恶化,日寇直接威胁英国在亚洲殖民地的心脏印度,印度一旦失守,日寇便可直驱中东、控制印度洋、切断盟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且,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战场失去了最重要的物资补给线,给中国抗战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丘吉尔担心:“一旦中国崩溃,至少使日寇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此外,美国也担心中国抗战一旦失利,会影响美国“利用中国牵制日寇兵力”的政策。
192年5月,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就开始积极推动反攻缅甸的行动。此时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形势危急,英国在北非的战事也岌岌可危,两国虽然清楚缅甸战局的重要性,却没有能力向缅甸投入更多的资源。尤其是英国,在对缅甸反攻的政策上,一直游离不定,一再更改盟国在缅甸问题上达成的协议。美国虽然不能向缅甸派遣部队,但罗斯福对援助中国抗战的问题上一直比较积极,他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地牵制日寇的兵力,以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192年6月2日,中美签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月,通过印度阿萨姆邦各地机场,美国开始利用“驼峰航线”向中国输送军事物资,以拟补滇缅公路被切断的影响。
192年8月26日,在史迪威的推动下,中美英在印度兰姆伽设置训练基地,国民政府驻印部队进入基地接受训练。193年1月,驻印军队正式组建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担任总指挥、罗卓英担任副总指挥。在组建初期,驻印军仅辖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和美军一个支队。其中,新编第1军下辖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及军直属部队。
193年2月,国民政府重新组建中国远征军,蒋介石任命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国民政府第2、第5、第6、第8、第13、第52、第53、第5、第60、第1军等11个军部队于193年月开始先后进入云南接受美械装备的培训,并换装美械装备。换装后每个军成立1个榴弹炮营(榴弹炮12门);每个师成立1个山炮营(山炮12门);每个步兵团成立1个防坦克炮连(防坦克炮门);每个步兵营成立1个迫击炮排(迫击炮2门)、1个火箭排(火箭筒2具);每个步兵营的重机枪连配备重机枪6挺;每个步兵连配备轻机枪9挺、“汤姆森”式手提机枪18支、迫击炮6门(每排2门)及火焰喷射器1具。每个军部和师部都配备有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一所。自军、师至每个营、连都配有完整的通讯设备,其他还有工兵器材和运输工具等,远征军的装备较以前大为改善。
在史迪威最初的反攻计划中,最理想的作战方案是中、美、英联军以印度东部英帕尔为前进基地,先攻取缅甸曼德勒,进而与缅南登陆的英印军会师,收复缅甸,但是这个方案遭到英国的反对。英国方面只同意中国驻印军翻越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野人山,通过被英国人看作“无法通过的谷地”的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反攻缅甸,并且只以夺取密支那、八莫为作战目标。把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的作战局限于缅北一隅,而且把将要修建的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限制在利多、新背洋、胡康河谷、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畹町一线,以防中国军队深入缅甸。最终,盟军确定在193年10至195年3月的反攻中,分成英帕尔、缅北、滇西三个相对独立的作战区域。
英帕尔战役
193年2月日寇大本营制定《193年度帝国陆军西南方面作战计划》,该计划由以往实行军事管制和维持占领地区治安为重点,转为主要着眼于击退盟军反攻的作战准备方面,决定将作战和防御的重点放在缅甸方面和重要资源要地,并明确根据情况对印度东北方面实行地面进攻作战的意图。
此时缅甸的日寇在战场形势上很不利,在西南方向的印度英帕尔驻有英印军第1集团军;在缅北胡康河谷方向驻有中国驻印军;东面怒江方向有中国远征军。
193年6月,日寇大本营、南方军、第3航空军的幕僚以及在缅日寇首脑在仰光缅甸方面军司令部进行了图上模拟演习,主要探讨第15军今后应当采取的战略。经讨论认为,为了完成缅甸的防御任务,有必要乘敌人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急袭并摧毁其反攻根据地英帕尔,然后把防线推进到英帕尔以西的险峻山区,但前提是在怒江及缅北方面的局势在本战役期间需要设法保持不变。193年9月,日寇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决心在缅甸西南实施“乌”作战计划,得到日寇大本营的批准。
193年10月,日寇第56、第18师团首先向怒江西岸中国远征军发起进攻,占领远征军前进据点,第56师团在西岸凭险据守;与此同时,日寇第18师团进至胡康河谷,阻止中国驻印军南进,掩护日寇其他部队在英帕尔的作战。
19年1月,日寇南方军在缅甸组建第28、第33军,并重新调整缅甸各部战斗序列和作战任务,即第15军下辖第15、第31、第33师团,专门执行代号“乌”的英帕尔方向作战;第28军下辖第5、第55、第2师团,担任南部孟加拉湾方向防御,并随时机动支援其他方向作战;第33军下辖第18、第53、第56师团、第2独立混成旅团和“印度国民军”第1师,负责缅北和滇西方向的作战。至此,日寇缅甸方面军共计3个军、9个师团又1个独立混成旅团完成作战部署。
正在日寇准备发动行动代号“乌”的英帕尔战役之际,在印度东北部的英印军第1集团军(下辖第、第15、第33军,由斯利姆中将指挥),也正准备配合缅北中国驻印军的反攻作战。19年1月19日,英印军第1集团军第15军开始沿阿拉干山脉向实兑地区实施小规模进攻。2月日,日寇第28军第55师团在缅甸南部发起反击,将英军第师包围。英军凭借空中优势,增援部队为被围英军提供空中补给,同时在外围对日寇实施反包围。2月1日,日寇被迫后撤。此战,英军歼灭日寇5000余人,是二战以来对日寇取得的首次胜利。
19年3月8日,日寇第15军第33师团渡过亲敦江,向印度英帕尔发动奇袭。英印军命令部队后撤至英帕尔平原地带,引诱日寇冒进,企图在英帕尔平原地区凭借飞机和坦克方面的绝对优势与日寇决战。但因为印度第1师行动迟缓,在英帕尔以南160公里处被日寇第33师团包围。英军遂中断原计划,派印度第23师前往解救,3月2日,印度第23师击溃日寇围堵,接应第1师退往英帕尔,日寇奇袭行动落空。
月6日,日寇第15军主力进入英帕尔北部和东部,切断英帕尔通往北部科希马的公路,占领南北制高点,直接威胁英印军补给站迪马布尔。英印军第1集团军司令斯利姆对此非常紧张,命令空军对日寇加紧实施轰炸,并紧急从后方调集部队增援迪马布尔,甚至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出马,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中国驻印军加快在缅北的反攻,以牵制日寇。
英军通过大规模紧急空运,迅速向英帕尔、科希马地区增调了大量兵力和补给物品,对日寇进行阻击和反攻,终于稳定了战局,此时在英帕尔的英印军已达到12万人。月中旬,英印军第1集团军第33军实施反攻,至6月22日,打通了被阻断的公路。
日寇则因缺少后勤补给,随军携带物资已经消耗殆尽,在英帕尔地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日寇第15军3个师团对作战丧失信心,要求撤退。而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下令继续实施对英帕尔的进攻,导致日寇损失惨重。
6月26日,日寇被迫撤退,此时正值夏日雨季,日寇饥疲交加、疾病流行、溃不成军,许多人在撤退途中毙命、自杀,其余扔掉武器、穿越森林、狼狈逃窜。至9月下旬,日寇第15军10万部队仅剩5万人逃回本方防区。
中国驻印军胡康河谷作战
胡康河谷位于缅甸最北部,与中国、印度接壤。它既是中印公路的首端,又是印度通往密支那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胡康河谷又称胡康盆地,由大洛盆地和新背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有绝地之称。
为前出胡康河谷、攻占密支那,193年春,史迪威派出个工兵团(美、中各2个团)修筑印度利多至野人山区的公路,并派遣驻印军新编第38师第11团(后由第112团接替)负责掩护筑路。10月,驻印军沿新建公路向担任缅北防御任务的日寇第18师团发起进攻,开始了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序幕。
10月29日,新编第38师第112团穿越野人山,攻占胡康河谷新背洋。11月6日,第112团进至于邦日寇核心阵地,日寇以2个团赶来增援,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亲率第11团及炮营支援第112团,并在美空军的支援下,将日寇击退,攻占于邦。
19年1月,驻印军新编第22师(廖耀湘部)也到达战场,驻印军2个师于2月18日开始继续向东南方向孟关推进。3月3日,新编第22师担任正面进攻,新编第38师向东迂回,与美军530支队配合对孟关完成纵深包围,激战至3月5日,日寇第18师团所属两个团大部分被歼,少数突围向瓦鲁班突围。9日,驻印军攻占瓦鲁班。至此,胡康河谷日寇被全部肃清,日寇第18师团残部退守杰布山隘口。
孟拱河谷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