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儿,别把碗摔了!”沈连云看着跑远的阿七,笑着摇了摇头,忽然觉得身后贴上来一个硬实的胸膛。
“那以后就拜托你了,阿云。”杨秋生的声音里透着满满的柔情。
沈连云先是一僵,背后慢慢沁透过对方给予来的温度,她红唇轻启:“好。”一个字在脸颊的红晕处蒸腾开,弥散在这间草屋里。
她才知道,原来把心交付给另一个人,可以这样容易,好像偶然相遇的两个人,一起闲步看了场春景,喝了杯清茶,似乎如此,就可以细水长流,共度余生。
但故事发展需要个前提,遇见的那个人得是杨秋生。
穿越前,沈连云在职场里见惯的是勾心斗角,互相倾轧,一不留神就会跌得粉身碎骨。
所以她小心翼翼,不敢懈怠分毫,免叫人钻了空子,白看笑话。
穿越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她要保护一个孩子,养活一个自己,还要面对沈家的算计,邻人的闲话以及未知的婚姻。
她怕牙关一松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更是殚精竭虑,不敢放任半分,不然害苦的不仅是自己,还会辜负一个孩子。
但一个杨秋生,可以瞬间让她无计可施,无招应对,因为这个男人简单得可以一眼望得到底。
世人都喜欢小孩子,因为他们的单纯会让人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好人。
但纯粹的好人却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很卑微,也很辛苦,因为会有些聪明的坏人会欺负他们来以此取乐。
所以沈连云深知,首先得自己有能力,然后才有帮助别人的资格。
“阿生,你可知沈家村何处有年岁久远的古木或是什么奇花异草?”沈连云抵着他的胸膛,轻轻地开口。
杨秋生松开手,挠着头认真地思索了片刻,“奇花异草未曾耳闻,不过后山有座古庙,庙的后面是一棵上千岁的古榕树,阿云可是想去祈福?”
“我们来沈家村这么久居然不知道还有个庙,快快快,咱们去瞧瞧!”阿七洗干净碗回来,恰好听到杨秋生提及庙的事情,马上来了兴致,牵过沈连云的手就往外拖。
沈连云回头望了杨秋生一眼,笑着想让他一道同去,这个男人当即会意,立马冲上前去架起阿七放在肩上,自然而然地牵过自家媳妇儿的手,三个人一路说说笑笑地朝古庙走去
。
有些人,一出生便有异于常人的能力,普通人把它称为天赋,只有真正拥有的人才知道,其实那更是一种责任。
就像沈连云可以感知植物的心声,她最开始觉得的不是神奇,而是害怕,是那种潜意识里怎么会和同年龄人都不一样的恐惧。
一个班的人看见花草可以欣赏它们的味道,颜色和触感,而她听到的却是和眼观全然不同的呼救,“救救我,我需要水。”
渐渐地她明白,万物有灵的灵性是需要修炼的,所以不是所有的植物她都可以感知,都可以懂得。
而当下,她穿越到了古代,这个以农耕为本的时代,更需要她动用这样的能力,来帮助自己累积原生资本,以此在杨家谋得一席之地。
来到庙门前,杨秋生虔诚地拜了三拜,侧首回望着沈连云,“阿云可知,这庙大有来头!”
沈连云刚才在庙前石梯处已感知到这里有巨大的灵气包围,幸好自己的能力未曾消失,听到杨秋生这样说,她生出好奇来,笑道:“你且说说是怎样的来头。”
一旁的阿七早就不耐烦,径自跑到庙的后面,“阿云,你快来看啊,这棵树好
大呀!”
杨秋生拉着沈连云也来到古树前,她这才发现,原来前面的那座庙是建在这棵树的树根上的,那些灵气也全是从树的周围溢散出去的。
杨秋生摸着这棵树,庄重地说道:“这棵榕树曾是卫朝第一代国君领兵打仗途经的地方,当时天气大热,据说老国君在此树下休憩时做了个神奇的梦。”
阿七上前揪着他的袖子,急忙问道:“是如何的梦?快说快说!”
杨秋生笑着看了眼沈连云,一把抱起阿七,继续说道:“老国君梦见一位老者给了他退敌的妙法,等他醒来采用此计,果然将敌军杀得片甲不留,而卫国也因此战变得强盛,最后统一天下。”
阿七难得在他怀里如此乖顺,“那这么说的话,这个庙是那个卫老头专门派人为这棵树建造的了?”
杨秋生刮了刮他的鼻子,“正确!不过你个小孩子怎么能叫老国君老头儿呢!”
阿七朝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懒得理他,听完故事就急着往地下缩,要是他告诉杨秋生自己以前还拽过那个卫国老国君的胡子,他肯定是不信的。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卫朝现在早已经换
了天下了,不然自己的父母也不会……
“阿娘,我想去庙那边转转。”阿七低着头,闷闷地踢着脚下的石头。
沈连云看出他心情不好,揉了揉他的脑袋,“去吧!待会儿在庙门口碰头。”
看着跑远的阿七,她朝杨秋生眨了眨眼睛,“要拜托阿生你跟在他后面,免得他一个孩子出意外,我还想再看看这棵树。”
杨秋生拍了拍自己的胸脯,“阿云你放心!”然后就转身去追阿七了。
“姑娘,我等了千年,终于等到了你这个有缘人啊!”
沈连云听到一个浑厚的声音从树里面传来,她恭敬地朝古榕树作了个揖,“可以感知到老前辈,是小女子的荣幸。”
“我看得出,姑娘原身不是这个朝代的人,不过时间于我这个老不死的而言,同日出月升一般,没什么所谓,我只想送姑娘六个字。”
“还请老前辈赐教。”
“既来之,则安之。姑娘能感知草木之灵,沟通人灵两界,必是有自己的命数,在此一切如常,方是上策。”
沈连云看着满树的华光心生敬畏,“阿云谢过老前辈提点,只是在下还有一事相求,还望老前辈指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