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古代王朝的内廷都是由女性来进行管理,由于她们数量庞大,自然使内廷事务也特别繁琐,因此女官一职应运而生。
女官这一系统,自周代开始设立起便极大的提高了王朝内廷的管理效率,因此历朝历代都对其特别重视,并根据时代的发展予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及至明末,终于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女官制度。明代的六部官制主要由官、武官、宦官、女官、爵官(宗室)等五大系统组成。
明代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开始设立女官制度,在大体上沿袭唐代的制度,之后又进行了多次的完善,才最终确定了职权明确、层次分明的明代女官体制。
在《明初琐记》中有记载,“洪武三年,诏选天下女子之秀者入宫……入选者,皆得为女官矣。”
由此可以看出明代女官的主要来源是从民间进行挑选。明代选择女官的第一要义就是德行兼备,要知达理、品行端正,只有这样才会有机会被内廷选中。
在初选过后,被选中的女子还要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只有最后通过才能算真正被选入内廷成为女官。
老朱在位时期,对于所采选的女官,在年龄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象必须是独身女子,并且年龄不宜过小,因为这个职位的性质是需要女子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以及生活经验的。
之后随着女官制度的完备,对女官的年龄下限做了一些调整,在个人能力方面也有了更多要求。
比如需要有一定的化基础,并且要会算账,因为女官们的很多工作都会涉及到记录、采买、成本核算等方面,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女官的整体素质。
明代女官制度的完备,基本上都是在明太祖也就是老朱在位时期,进行了数次修改并最终定型。明太祖在让礼部议定宫官制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沿用前朝的的制度,即设立六尚局及宫正司。
后来经过两次修改完善,最后终于形成了人员数量庞大、分工明确、机构完备的明代女官制度。
在《明史 职官志》中有记载,“凡宫官一百八十七人,女史九十六人。”可以看出此时女官人数不在少数了。
虽然女官人数众多且等级分明,但是她们的职位并不高。其中最高一级的“尚”字女官也只有正五品,并且人数寥寥无几,再加上处于其下的“司”字、“典”字和“掌”字女官,也只占庞大的女官队伍的三分之二,而占据总人数几近三分之一的女史,则流于品外。
我们可以这么来类比一下,如果把各局比作一个厅级单位的话,尚字头女官就相当于厅级干部,典字头就相当于处级干部,掌字头相当于科级干部,女史一类的大体上就相当于后世拥有干部身份的办事员了。
明代女官的职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负责宫中的常规事务处理,二是负责皇室礼制中的事务。
女宫的职务范围涵盖人员管理、日常礼仪、物品保管与供给、饮食医药、 宫廷服务、生活杂事等诸方面包括宫廷事务中的各个环节。
虽然六尚女官的职掌看起来确实林林总总,十分复杂,但其实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类,包括宫廷管理、宫廷礼仪和宫廷生活。
宫廷管理方面主要由尚宫局负责,包括对宫人的管理和六局各种管理事务的总行。
尚宫局下辖司记、司言、司簿、司闱。设正五品尚宫二人、正六品司记二人、正六品司言二人、正六品司簿二人、从六品司闱六人,辖典官(正七品)、掌官(正八品)、女史若干。
尚宫局承担协助中宫的责任,主要负责管理,传达皇后或太后的懿旨,负责后宫各类庆典活动,性质有点像后世一些单位里面的综合办室。
此外,宫正司掌宫闱纠察戒令,其职责亦属于对宫中人员的管理,职能有些像后世的纪检监察部门。
而宫廷礼仪方面,则主要是由尚仪局来负责,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形象管理部门。
宫廷生活方面,则是属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的职掌,分别负责宫中衣、食、住、用的各项事务,其职能有些接近于后世的后勤部门。
六尚局各司其职分管不同方面的事物,以“尚”字女官为各机构的总负责人,再下分各司细化分工,最终形成一套完备的程序。
因为女官是宫廷内职,所以原则上是不备后宫之选的,选备后宫的女子与选做女官的女子在选拔标准上是有些差异的。
选择嫔妃的标准自然是姿色为第一位,并结合综合素质来决定,而女官之选则主要是看其个人能力,对于外貌并无特殊要求。
之所以还要加上原则上两个字,是因为凡事都会有例外,如果万一哪天皇帝心血来潮,看上了哪个女官,则顺手把她收进后宫,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嘛,毕竟在封建制度下,整个皇宫都是由皇帝一人说了算的。
但一般情况下,女官们并不希望自己被皇帝纳入后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