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陌生,当年渭河水患,李治就曾大量使用水泥来建造新式水泥大堤。
比之传统的堤坝,水泥大堤有着数之不尽的好处。
长久以来困扰着两岸百姓的渭河水患,也得到了极大的遏制,可谓造福一方。
此前朝野上下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可以将水泥用在城市建设当中,坚固、方便、快捷,还省钱。
可惜的是,对于某些上位者来说,再好用的水泥也比不上个人富贵与权位。
就连所谓的“圣人学说”都是他们的谋利工具,更何况于水泥这种“奇技淫巧”的旁门左道?
那些真正有见地的良策,被无视的不知凡几,多水泥这一项不多,少水泥这一项不少。
卢久功这些高门士子,不少沉浸于风花雪月,就是希望高谈阔论。
偶尔听人提起水泥,也必然是不屑一顾,视之为歪门邪道,根本就没人真正了解过水泥的效用。
正因为如此,才会留下这种让人喷饭的笑柄。
这几人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逃离沧州后不久,“釜底抽薪卢久功”也成为工人们劳作时的笑谈。
几乎能与“朝中有人金建安”、“哄堂大孝罗成学”齐名。
这些与士人老爷有关的笑话
,最为普通百姓所津津乐道,与各种民间流传的世家桃色传闻一起,迅速在各地传播。
不仅如此,卢久功的“英”名,在士人之间也变得如雷贯耳。
许多士人子弟自己就是个眼高手低的废物,但他们不去思考情由,也加入到嘲讽卢久功的行列当中。
似乎换了他们出手,就不会出现这样愚蠢的局面一样。
不管如何,卢久功算是臭名远扬了,不仅仅是沧州地区,洛阳、长安,甚至江南士林都开始谈论卢久功的笑话。
之所以传的这么快、这么远,当然是有一只大手在背后推动。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沧州长史吕长钧认出那些士人子弟的身份之后,哪有不大加利用的道理?
更何况这些人躲在暗地里不停的算计,哪怕没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那也是癞蛤蟆爬在脚背上,不痛不痒,但他恶心你。
有影卫在暗中推波助澜,这些人的名声自然就臭的飞快,简直是顶风臭十里了。
卢久功等人受此打击,躲起来没脸见人,都是对外称病。
事实如何,其实人所共知,更让人鄙夷。
就在这一片对卢久功等人的嘲弄声中,有些人却从中看到了机会。
韦思谦悄然来到上次的那个
精舍,情绪颇有些激动。
“天后陛下,沧州新城建设用的都是盐引,从补偿百姓到收购粮食物资、建设水泥场等等。”
“臣预料盐引耗用必然极大,此乃天赐良机啊。”
武媚娘若有所思,忽而露出玩味的笑容。
“你们到底私下多发了多少虚引?”
韦思谦没想到会被直接戳破心思,不由得头皮发麻,强自镇定道:“其实也没多少……”
武媚娘顿时了然,随意的摆摆手道:“你们自己安排吧。”
韦思谦欲言又止,心里却明白无法说服天后陛下,只能暗中自我安慰,“只要能把这些虚引都快速出手,应该能把这一次的漏洞抹平。”
第二天,户部尚韦思谦称病。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