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学院很快就确定了地址,确定了老师,也确定了名称就叫大学院,同时还在吴淞各地张贴发布了招生告示。
凡十三岁以上,识字,聪慧者皆可免费入学。
不过,大学院里将会实行末尾淘汰制,每十天一次考试,成绩最后几名者便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这算是吴长庆的一个创新,当然,和大学堂里所教授的内容相比,这点点小创新就显得非常不起眼了。
招生告示里非常明确的表示,大学院不是一所正规的院,所以教授的东西除了经学还有策论,物理,化学,地理,算术。
策论,算术,地理这些读人都还理解,甚至大部分读人对这些至少都还有一点点基础。毕竟要做官,基础的算术肯定要会,对各地的人地理也需要一些了解,策论就更重要了,那是治理地方的学问。
但是,物理和化学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了,直到别人跟他们解释,物理就是格物之后,才有人哦的一声,仿佛恍然大悟一样。
更神秘的则是所谓的化学,这个却是连发布告示者自己都解释不清了,只能含糊的表示,这是一门万物之变化的学科。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物理化学和地理都是由吴长庆亲自授课。
“这不是胡闹嘛,他一个十六岁的未冠之人,怎么能教的了我们?”
一间茶楼里,几个读人正在谈论大学堂的事。
战乱时代,他们这些读人也难混了。科举开考遥遥无期,他们只能一边发愁一边埋头苦读。
而现在,吴长庆要开设大学堂,不少读人都想着吴长庆是否要进行科举前的准备了。可是,得来的消息却令他们有些沮丧。
大学堂不是一所传统意义的学堂,教授的多是杂学。
学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呢?科举又不考这些。
更关键的是,这个大学堂形同儿戏,负责教授物理化学的居然是吴长庆本人。
虽然,吴长庆在军事上非常厉害,战功卓越,战无不胜。但是,这也改变不了他是一个十六岁少年的事实。
十六岁,甚至都还未加冠,也就是未成年。
这个年纪的人,又能有多少学问教别人呢?
这个时代,老师还是一个比较神圣严肃的职业,不是谁都有资格做的。去教儿童的蒙学还好,只要学过四五经就可以。
但是,教那些完成了蒙学的读人,那就非得要德高望重的大儒才有资格。
“哎,现在天下大乱,科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重开。我看反正都是无所事事,还不如去大学堂看看。”
另一个读人叹气道。
冯献锺闻言直摇头,他对这话嗤之以鼻,去学那些杂学有什么用呢,科举又不考。
虽然现在科举已经暂停,但是朝廷治理天下需要官员,科举是迟早要开的。不但南方的大明会重开,北方的满清鞑靼想要治理这天下,科举也是必不可少呀。
正当冯献锺准备离开回家继续苦读的时候,他的挚友刘涛把他拉到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