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洋人的反应也让张冲看清了,这些人就是一群追逐利益的人,他们如今为了利益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那么将来也一定能为了利益背叛我们大清,绝不能任何事情都仰仗这群洋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科研力量!
等张巧带着众人离去,尚房内又重归寂静,张冲又开始了他的下一个思考。
张冲在想应该怎样才能“开民智”!
此时的大清,依旧是一个典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士农工商的阶级分化依然严重。读人虽说不算少,但他们读的都是为了科举的四五经,能力上也只会写一些空有形式,但内容空虚的八股章。对于近代科学的理论,他们不单纯是不懂,而是“不信”!如果将大清的未来交给这群人,那肯定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大清近代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新事物的最大制约,往往就是与他相似的旧制度。同理,大清教育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在华夏实行了千余年的科举制度!
在如今世界各国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科举制度显得格格不入,十分落后。
张冲清楚的明白,此时的科举制度,更是一种统治者奴化臣民的一种工具!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出自传统的四五经,统治者通过改变考试的内容,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兴盛以来,更是在华夏知识分子的思想上上了一把枷锁,大家只会翻来覆去的研究圣人圣言,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世界的真理,而且这种行为也不被允许!
官僚们几乎全部出自科举制度,最终形成臃肿的官僚体系,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力量却十分薄弱,这也是后来华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冲虽然十分清楚的认识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可他还是不能下定决心将科举制度一刀砍死,因为科举制度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其中不光是只有那些既得利益者,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平民百姓,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为的就是一个进士及第,能够完成身份的改变和阶级的跨越,如果张冲将他们这条路给砍断了,那只会给社会白白增添很多不稳定因素。
综合考量之下,张冲决定,暂时不能废除科举制度,但改革,是一定要改的。
第二日早朝后,张冲让安德海叫住了退朝离开的教育部长丁爽。
丁爽以前乃是吏部管理科举选官的官员,在这次改革中刚刚被任命为教育部长。
他本以为自己是个闲职,只在举行科举考试时会发挥作用,所以如今皇上的突然召见,也让他有些疑惑。
他来到张冲办公的尚房,恭恭敬敬的行礼,随后便站在一旁,等待张冲开口。
张冲放下手中的折子,开口道:
“丁部长,朕听说你原先在吏部是管选官的?这可是个有油水的好差事啊,如今让你去管教育部,心里很委屈吧?”
听到张冲这一番话,丁爽连忙跪下:
“皇上冤枉啊!微臣在吏部,只是替皇上您选拔天下人才,万万不敢有一丝私心啊,臣的忠心,天地可鉴!而且监察衙门的图里深大人曾经查过微臣,微臣并未半点劣迹在身啊皇上!”
张冲从御座上起身,来到丁爽的面前,亲手将丁爽搀扶起来:
“哈哈哈哈,朕当然知道丁大人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不然也不会将你放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朕今日叫你来,主要是有两个问题想请教请教你。”
丁爽一脸雾水:
“微臣不敢!”
“你认为,我大清的科举制度怎么样啊?”
“回皇上,科举制度自古以来实行至今,成为许多寒门子弟入仕的唯一途径,也为皇上选拔了天下英才,可以说是一个好制度,不过……”丁爽支支吾吾。
“不过什么?”张冲继续问道。
“不过天下人都去学四五经,研习八股,无人真正能够做到格物致知,造不出武器枪炮,导致我大清铁骑在与洋人的交战中失利!”丁爽斩钉截铁的说道。
“哦?你胆子倒是不小!”张冲故作严厉状。
丁爽见此情景,又跪倒在地,但毫无畏惧的表现:
“臣死罪!”
张冲心想,看来这丁爽,也是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起来吧,其实今日朕叫你过来,就是为了解决此事。”
从地上爬起来的丁爽,有点不理解张冲的话。
张冲继续说道:
“改革科举制度,朕意已决,今日叫你过来,就是准备给你这个差事。”
丁爽内心一惊,改革科举制度,那他岂不是要冒天下读人之大不韪?但实际上他并不害怕,他曾经听好友讲过洋人新式枪炮的厉害,深知大清与西洋诸国的差距,此时的他只感觉到责任重大!
“皇上!臣定当竭力!”说罢,又深深的给张冲行了一礼。
“好!朕是这么想的,先修改科举制度的内容,将原本单纯四五经的内容,加上一些政治、历史、军事、地理等科目。此外,你代表教育部,去科技部借调几名他们的洋人科学家,到你们教育部担任老师,从一些十几岁的孩子中挑选天资聪颖者去跟着他们学习西洋的物理、化学等科目。”
“还有,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思想活络的年轻人,最好是和洋人打过交道的,懂一些西洋语言的人,朕要送他们到西洋去留学,学习一些先进的东西,等学成归国以后,再当老师,继续传授知识。不过你要留心,多多考察这些人对我大清的忠诚度,不能养出一个白眼狼来。”张冲继续说道。
“嗻!微臣马上就办!”丁爽答道。
“你要先办出一个学堂来,找好学生,再去科技部请洋人来当先生。”张冲嘱咐道。
“微臣明白!”丁爽回应道。
“就在京师,办个京师大学堂吧。”张冲说道。
第二天,大清日报的头版头条便报道出来:教育部成立京师大学堂,天资聪颖者可参加选拔,成绩优异毕业者可直接入仕!
一时间,各地的“才子”都纷纷赶去京师报考京师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