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老爷子您别这么说。”景辉一听就直摆手:“我还是那句话,您能来这里定居是我们岗子村的荣幸,是我们这些个小辈的福气,您别说什么税钱的,您跟孩子就在这里住下了,正好咱们村子里还没个老人家呢,今后您就是咱们村子里的‘老人’,朝廷给您的东西全都送到您家里去,村子里每年另外赡养您老五十斤白米,一百斤细白面,两头大肥猪。一个月一只鸡,给您老打牙祭!”
“这……这……!”穆老爷子没想到,景辉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他都跟做梦似的。
“明年开春之后,农闲的时候,再给您老起一座房子,就跟舅舅家的一样,将来等孙子成亲了,您老正好还能给他看看重孙子,一家人一起过日子。”
穆老爷子手都哆嗦了!
“哐!哐!哐!”三声巨响。
斜刺里冲出来个小青年,穿着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跪在地上对着景辉就磕了三个响头。
“你这是干什么?”景辉吓了一跳。
武大了解他,赶紧伸手扶起了小青年,转头给景辉介绍:“这就是穆肃。”
穆肃?
穆肃!
“小肃,这回你可以放心了吧?我就说先生不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纪纲也冲了出来,拉着穆肃笑的眼泪汪汪。
穆肃红着眼睛看着景辉。
“你放心,你跟你爷爷就安安生生的在这里落户,我身为本村的里长,肯定不会不管本村的村民的!”里长这身份真好用!
景辉暗搓搓的想着。
这不是景辉心血来潮,而是在立孝子牌坊的时候,景辉就发现了个问题,别的村子里都有老人,就他们村子里没有,岁数最大的老范也才四十多,远没有达到老人的标准。
要知道,朱元璋当皇帝,各种奇葩规矩都没少立,尤其是“老人制度”,他们村子里没个老人,将来总不能鸡毛蒜皮点儿小事,都要经过官府,都要县丞或者是县令来给他们评理吧?
那样当官的还不烦死他们啊!
而且俗话说的好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七十高龄,能经历了元末明初的混乱,还能在子女都相继离世后,保住自己唯一的小孙子,并且养大成人,谁敢说穆老爷子没几分手段?
而且景辉还知道穆肃是何许人也。
史料上光是说了怎么处理的纪纲,可没说将穆肃怎么怎么样!
焉不知,穆肃是不是隐藏在纪纲身后,当那个装枪的家伙,而放炮的纪纲,事发之后,就出去顶了罪呢?
但是看样子,穆老爷子不是那忘恩负义的人,有他老人家在,只要他对他们好,想必穆肃也不会跟历史上的穆肃一样。
“明年开春之后,咱们就在山脚下,建个申明亭,嗯,还要有个旌善亭,将来这两个亭子,可就要麻烦穆老爷子看顾啦!”景辉一想到自己这个岗子村虽小,却跟麻雀一样,五脏俱全,就特别得意洋洋。
“先生,那能不能教小肃读识字?”纪纲对亭子没什么概念,他最关注的还是景辉当时说过的,他们过来后,可以跟着景辉读识字。
“能!当然能了!”景辉被众人眼巴巴的看着,全身都不自在了起来,赶紧一口答应。
“谢谢先生!谢谢先生!”穆肃很高兴,一个劲儿的给景辉道谢。
纪纲拉都拉不住。
“不客气,你再道谢可就真的见外了。”景辉笑着打断了他的感激动作。
“小纲和小肃,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很亲厚。”武大难得的抱着儿子坐在景辉身边,跟景辉小声说了一句闲话。
景辉听完擦了一把汗,怪不得敢跟纪纲一起拦下燕王的马。
也是,换了别人,也不敢干这掉脑袋的事儿啊!
根据记载,纪纲升任锦衣卫都指挥使之后,穆肃就是他之下的副都指挥使,兄弟俩横行朝野,无人能敌!
不过那得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嘛,纪纲是个中二青少年,穆肃也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家子弟。
别说穆肃激动了,就连纪兴言也红了眼眶,他婆娘家可就剩下这两个亲人在世了,要不然,纪兴言能每每穆肃出去打工,就接穆老爷子去他家吗?没有纪兴言这个当家的点头,纪家舅妈就是想破了头,也不可能这么照顾娘家。
他之所以带他们过来,也是存着照顾的心思,他已经就剩下亲外甥一个亲人了,能理解婆娘的心情,尽管他们俩有很多的子女,但是一个长辈对他们而言,就像是定海神针,有他老人家在旁边,就跟有了底气一样。
没想到,景辉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竟然如此看重穆老爷子,又是各种优惠照顾,还让小肃跟着读识字。
他们纪家,真是有个好外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