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极品网

带你读懂黄帝内经

01节 三善之道

“黄帝问曰:(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二)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三)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提及《黄帝内经》,大家都清楚中国化的根本核心是以黄老之道为主导,而后由此发散形成诸子百家。所谓黄老,是以黄帝轩辕作为综合起始的阶段,待到春秋战国之后,才狭义地以老子等道家学说为代表。

究竟什么是黄帝之学呢?在中国化当中,向来都很难对其给出一个内涵确切的定义。因为它宽泛地涵盖了中国的全部化,不分精细与粗俗、世俗层面的所有内容。

通常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提到黄帝,就会联想到《黄帝内经》,并且认为它仅仅是中国上古时期传统的医药籍。而且从考据的角度来看,它的记述及著作年代,是很难进行考证的。所以它越来越受到轻视,即便是学医的人,对其理解也是一代不如一代,由于与中国传统字存在差距,读起来愈发难懂了。

简而言之,《黄帝内经》可不单单是一部医,它是涵盖了“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医。

我们平常翻开《黄帝内经》,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感觉好像是从中国的玄学、哲学层面讲起,读起来晦涩难懂,甚至让人看都不想看。

实际上,阅读中国古典籍,千万不要以十七世纪以后在大学里学了一点西洋化字逻辑的皮毛知识去看待它,那样可就完全不搭调了,只会越读越偏离、越糊涂。中国古典化有其自身的习惯,是以平常的散说对话形式为主,自有其内在逻辑,并非是先确立前提,接着加以发挥、申辩,然后再得出结论。倘若以西洋中古化之后的逻辑去看待中国古典化,那就会完全产生抵触情绪。要说西洋字的逻辑是完备的,其实也并非如此,只要去读一读玄奘法师等所翻译的印度化佛学中的因明相关著作,比如《瑜伽师地论》等,就会知道西洋中古化之后的逻辑字,也不过是后起的较为稚嫩的形式罢了。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黄帝内经》真正的宗旨要点,多处散见于各篇的内涵之中,或是一两句话,或是多句话,其中更为重要的,就在《举痛论篇》所阐述的三要义:

“黄帝问曰:(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二)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三)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由此可知,《黄帝内经》全的核心,是以“医(寿)世、医(寿)人、医(寿)国、医(寿)社会”为着眼点的,只不过是先从如何养生寿人这个角度来切入罢了。

例如,谈到“天人合一”的内涵时,它就提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倘若只是谈论抽象的天,或者有形的天体,而与人生、生命、生活毫无关联,那便只是学问上的空谈理想,并非毫无用处,而是完全背道而驰了,它必须要在人事上有实际的应用以及实验经历才行。

再比如“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博古就必须要通今,任何学问,如果只是着眼于当下,而不通晓古今绵延演变的因果关系,都很容易陷入偏见,这是不可取的。

所以说“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无论是从政还是从医,亦或是其他方方面面,在治理他人、医治他人时,首要的学问,必须要先从自身身上进行实践尝试做起。“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总之,这段话既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所在,也是黄老之学的关键要点,它适用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任何一门学科,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大原则。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惹姝色" 开局继承了千亿集团" 碧蓝航线:指挥官又去大海了" 绝世大少陈歌" 末世之三宫六院" 原神:我拐走了魈" 神医娘亲她是团宠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