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极品网

第八章 横扫三晋(1)——激战进行时 (第2/4页)

所以,刘武周一边要从正面进攻柏壁,另一边则要应付唐军小股部队的骚扰。这样一来,使得刘武周承受着两线作战的压力,令其疲于奔命。

所以,刘武周的整个军队,士卒疲惫不堪,十分狼狈。因此,李世民的疲敌之计,在战役初期,确实起到了消耗刘武周兵力、士气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发生了异常刺激惊险的一幕。对于李世民而言,这绝对算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战场历险。甚至可以说,李世民差点儿将命丢在了战场上。幸好最终,李世民凭借自己超群的武艺,成功地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关于李世民此次的战场历险,《资治通鉴》中有着详细记载:

世民尝自帅轻骑觇敌,骑皆四散,世民独与一甲士登丘而寝。俄而贼兵四合,初不之觉,会有蛇逐鼠,触甲士之面,甲士惊寤,遂白世民,俱上马,驰百馀步,为贼所及,世民以大羽箭射殪其骁将,贼骑乃退。

李世民打仗有一个特点:身先士卒。每次打仗的时候,李世民总是说弟兄们跟我上,而不是说弟兄们给我上。这样一来,唐军将士都乐意追随秦王。同时,李世民军人体魄,武艺超群。但凡每次出征作战,身为三军统帅的李世民,总能表现得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永远冲在军队的最前面。

所以,在战场上总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身为唐军最高统帅的秦王李世民,经常是身披铠甲,挥舞宝剑,手持弓箭,率领着麾下精锐的骑兵,与敌军奋勇厮杀。可以看出,李世民打仗,从来不喜欢坐在中军大帐指挥,他更喜欢冲在最前沿的一线阵地,与前线将士同生共死。

这种身先士卒的作战风格,也让李世民养成了一种习惯性行为。那就是,每当军情危急之时,李世民经常带着十几名亲兵,亲自前往一线阵地,瞭望敌营,刺探军情。然而,李世民时常带领少数亲卫,亲临一线的行为,也曾经让李世民在战场上,数度身陷险境。而此次与刘武周的对抗,自然也不例外,是李世民军事生涯中第一次战场历险。

怎么回事呢?原来,李世民驻军柏壁,制定疲敌战术,与刘武周、宋金刚打持久战的同时。为了确切了解刘武周的真实情况,身为唐军主帅的李世民,决定深入虎穴,探一探敌营,打探一下刘武周的虚实。

有一次,李世民亲率一支少量的唐军轻骑兵,出营侦察。等快到敌军大营附近的时候,李世民下令轻骑四散,分开行动,避免聚集在一起,目标过于明显,容易被敌军发现。而李世民自己,则与一名随身甲士,登上一座山丘,瞭望敌营。正是这个举动,一度让李世民身陷险境。

可能是连日作战太过疲劳,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和那名甲士,不知不觉便睡着了。就在此时,山下的宋金刚所部,发现对面山丘存在异样。于是,宋金刚派出军队,准备包围那座山丘。如果此次让宋金刚的阴谋得逞,或许也就没有李世民后来的丰功伟绩。然而,幸运之神,总能时时刻刻眷顾李世民。

在山下的敌兵慢慢合围之时,李世民仍在沉睡,并未察觉。正好,这个时候,一条蛇在追逐着一只老鼠,从两人身旁经过。当那条蛇爬过那名甲士面颊时,甲士瞬间惊醒。结果,甲士醒来之后,发现敌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情况危急,秦王身为三军统帅,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因此,这名甲士,急忙唤醒了李世民。

李世民醒来之后,也发现自己处于敌军包围之中。可是,李世民毕竟久经沙场,当机立断,与那名甲士翻身上马。然后,李世民与那名甲士,策马扬鞭,从敌军包围圈的一处空隙中,突围出去。

那伙敌军,一看李世民突出重围,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便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追兵离自己越来越近,想甩也甩不掉了。干脆,李世民把心一横,打算放手一搏,和这群敌兵正面交锋。

只见,李世民拨转马头,直面身后乌泱泱的追兵。忽然,李世民从箭囊中抽出一支羽箭,弯弓搭箭,“嗖”的一箭射了出去,对面敌军的一员骁将,被一箭射杀于马下。看到眼前这一幕,原本气势汹汹的追兵,被李世民精湛的射术给威慑住,不敢上前,很快便引兵退去。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趁势脱困,返回唐军大营。

纵观李世民戎马半生的军事生涯,此次战场历险,是他数次沙场遇险经历的其中一次。最终,李世民凭借其出众的射术,以及超群的武艺,成功化险为夷。可以看出,除了勇气与胆略,李世民的运气,也是独一无二的。

继续回到河东前线的战事,自从李世民率军开赴山西战场以来,唐朝河东溃败的颓势,逐渐出现了好转的趋势。

首先,李世民兵贵神速,以极快的行军速度,驻军柏壁,打乱刘武周进攻浩州的战略意图。然后,李世民采取疲敌之计,派遣小股部队袭扰敌军,使得刘武周所部士卒疲惫,军心浮动。因此,李世民所率的唐军主力,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

然而,另外一路唐军,却明显不如李世民。前说过,由于裴寂推行错误的坚壁清野政策,激起了河东当地的民变。夏县人士吕崇茂,自称魏王,聚众作乱,与刘武周遥相呼应,共同夹击唐军。

河东战局骤然恶化,又因为裴寂屡战屡败,令唐军损兵折将。没有办法,唐高祖李渊只得临阵换将,把裴寂调离前线,召回长安。紧接着,李渊分派数路大军,驰援河东,命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统领大军,讨伐刘武周。

不久,唐高祖接受李世民的建议,决意收复太原。因此,李渊委派李世民统率关中地区的全部唐军主力,出征河东,全权负责收复太原,消灭刘武周的战事。

也就是说,唐朝此次兵分两路,一路由秦王李世民领兵,直面刘武周、宋金刚主力;另一路则由李孝基、独孤怀恩等宗室将领率领,作为偏师,策应李世民主力。

前讲过,李世民这一路唐军,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应该说还是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以及理想的战略意图。然而,由李孝基、独孤怀恩率领的另一路唐军,进展却非常不顺利,伤亡惨重,遭到了重大的军事失利。

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唐军陕州总管于筠,认为兵贵神速,应该趁着吕崇茂叛军立足未稳,速战速决,一举灭掉吕崇茂。故而,于筠向永安王李孝基进言,建议迅速出兵,进攻夏县,拔掉这颗钉子。

起初,永安王李孝基对于筠的方案深以为然,准备发兵进攻夏县。然而,大将独孤怀恩却不赞同,他认为,“请先成攻具,然后进”。应该先打造好攻城器械,再出兵夏县。

李孝基头脑一热,竟然同意了独孤怀恩的要求,耗费数日,打制攻城器械。如此一来,白白耽误了进攻夏县的最佳时机。

趁着这段空隙,吕崇茂赶紧向宋金刚求援。由于吕崇茂揭竿而起之时,便与刘武周结成夹击唐军的同盟。

所以,唐军进攻夏县,宋金刚于情于理,都应该发兵救援。一旦唐军攻克夏县,下一个目标,一定剑指刘武周、宋金刚。权衡利弊之后,宋金刚派遣麾下两员得力大将尉迟敬德、寻相,率领大军,挺进夏县。

关于尉迟敬德此人,值得一提。上一章节说过,李世民在平定刘武周、宋金刚的过程中,收服了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他的加入,使得李世民的秦王集团,如虎添翼。这员猛将,正是尉迟敬德。

在隋末唐初的风云时代,尉迟敬德算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英雄将领,他是唐王朝大名鼎鼎的开国虎将。在唐初统一战争中,尉迟敬德追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曾经单枪匹马,救了李世民一命。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尉迟敬德更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鄂国公,是当之无愧的大唐开国元勋。不仅如此,在民间艺术中,尉迟敬德与秦琼秦叔宝二人,还是家家户户供奉的两位“门神”。

这样一位功勋卓著,战绩彪炳的大唐猛将,在当时,还是李唐的敌人刘武周、宋金刚麾下的一员敌将。并且,在唐朝与刘武周、宋金刚的对战初期,尉迟敬德还曾经一度让唐军吃了不少亏。那么,尉迟敬德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尉迟敬德,名恭,字敬德,山西朔州善阳人氏。所以,他又叫做“尉迟恭”。但是,通常人们都会以他的字称呼他。根据《旧唐·尉迟敬德传》的记载,尉迟敬德早年的经历,是这样的:

大业末,从军于高阳,讨捕群贼,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刘武周起,以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

隋炀帝大业末年,尉迟敬德应征入伍,在高阳从军。因为当时烽烟四起,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所以,尉迟敬德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战。在作战之中,由于尉迟敬德勇武绝伦,屡立军功,很快就被擢升至朝散大夫。

大业十三年(61年)三月,刘武周在马邑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正式起兵反隋。刘武周早就听闻了尉迟敬德的勇猛,便将其招揽至自己麾下,担任偏将。因此,在最初的时候,尉迟敬德是在刘武周麾下效力。

后来,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在突厥的怂恿支持下,刘武周大举进犯太原,而尉迟敬德也参与了攻打太原的战争。刘武周占领太原后,尉迟敬德又跟随宋金刚一路南侵,接连攻克晋州、浍州二地。

所以,这位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猛将,最初是站在唐朝的敌对阵营,为李唐的敌人卖命。当时的尉迟敬德,在唐军眼里,是一个难缠的敌将;可是,在刘武周、宋金刚眼中,尉迟敬德却是一个勇冠三军的悍将。正因如此,此次支援夏县吕崇茂部,宋金刚自然拿出了尉迟敬德这个“杀手锏”。

前介绍过,永安王李孝基决策失误,采纳了大将独孤怀恩的建议,耗费数日,打制攻城器械。等攻城器械打造好,才出兵进攻夏县。

然而,此时此刻,唐军已经错过了进攻夏县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宋金刚抓住这个绝佳的战机,派遣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寻相,率军支援夏县。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全球诡异复苏:我超脱了" 炮灰钓系揣了反派崽后不跑了[娱乐圈]" 一字并肩王杨林" 重生之缘之还珠格格" 被迫重生后,我成了反派白月光" 网王之神" 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