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极品网

第十四章 太子建功(1)——名将粉碎机 (第2/3页)

唐高祖明白,刘黑闼之所以能够大张旗鼓,二度反叛,主要原因,背后有突厥撑腰。并且,为了配合刘黑闼的反唐行动,颉利可汗亲率五万铁骑,大举南侵,以牵制唐军。所以,若要全力对付刘黑闼,必须要击退突厥的南侵。

颉利可汗率大军南下,先是直扑汾州;然后,派遣数千骑兵,向西劫掠灵州、原州等地,形势异常严峻。不过,唐高祖很快作出应对之策。李渊决定迎战突厥,命太子李建成率军出豳州道,秦王李世民率军出蒲州道。太子、秦王共同领兵,两路大军出师开拔,讨伐突厥主力。

当时,颉利可汗正率军围攻并州,又分兵入侵汾州、潞州,掳掠男女五千余口。这时,颉利可汗听闻,李世民率军兵至蒲州,向自己合围而来。颉利可汗不敢纠缠下去,遂主动引兵退去。突厥的撤兵,使得唐王朝解决了刘黑闼的侧翼支援。从此之后,唐军可以心无旁骛,全心攻打叛军。

再来说说刘黑闼的情况。

先前,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初,刘黑闼借助突厥军队,重新攻入山东、河北,再次掀起叛乱。六月十七日,刘黑闼率兵进犯定州。当初,刘黑闼攻陷定州,与突厥取得了联系,才获得了突厥的支持。后来,李世民挂帅出征河北,唐军收复定州,等于切断了叛军与突厥之间的联系。现在,刘黑闼又将目标锁定到了定州。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刘黑闼大军到达定州。之前,其故将曹湛、董康买等人,在刘黑闼失败后,亡命于鲜虞。听说刘黑闼又打了回来,曹湛、董康买瞬间来了精神,重新聚集部众,响应刘黑闼。

可见,虽然在“洺水之战”中,李世民指挥唐军,水淹敌营,一举击溃叛军主力,却没能彻底稳定住河北局势。李世民仅仅认为,只要歼灭了敌人的主力,就能稳定局势,却没有注重安抚人心的作用。因此,当刘黑闼二度叛乱的时候,不少的河北旧部、叛军余党,再次投入刘黑闼的“怀抱”,群起响应。

叛军兵逼定州,河北旧部云集响应,又有突厥军队支持刘黑闼,形势又转到不利于唐朝的方向。武德五年(621年)七月十五日,唐高祖任命淮阳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叛军。

但是,前线的情况,远远超出了唐高祖的想象。两个月后,武德五年(622年)九月,刘黑闼引兵攻陷瀛州,杀死瀛州刺史马匡武。占领瀛州后,盐州人马君德背叛唐朝,举城响应刘黑闼。

河北再度出现叛乱,刘黑闼卷土重来,李唐取得的“洺水之战”胜果,被彻底搅黄。前方战事不顺,面临刘黑闼、突厥的军事压迫,得有一个人出来,主持大局。此时,秦王李世民刚刚打完“洺水之战”,重创徐圆朗,身在都城长安,无法快速赶到前线,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呢?

没有办法,死马当作活马医。武德五年(622年)十月,唐高祖诏命齐王李元吉,暂时统领唐军,进兵山东,征讨刘黑闼叛军。不久,唐高祖任命齐王李元吉为领军大将军、并州大总管。

可是,李元吉根本就不是这块料。先前,李世民领兵出征时,李元吉充其量就是跟在二哥左右,装装样子,打打杂罢了。现在,让他独自带兵,与刘黑闼作战,他哪里是刘黑闼的对手。对于刘黑闼来说,若是李世民这个战神前来,他或许要掂量一下;不过,领兵的是李元吉,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果然,赶鸭子上架的李元吉,独自领兵,很快被刘黑闼来一个下马威,遭遇败绩。李元吉率军攻打叛军,决定主动发起进攻,打刘黑闼一个措手不及。十月初五,李元吉派遣贝州刺史许善护,攻击叛军,与刘黑闼之弟刘十善所部,战于鄃县。不料,出师未捷,许善护战败,几乎全军覆没。

没过多长时间,一天之后,十月初六,唐朝右武候将军桑显和,率军攻打晏城,大破刘黑闼所部,取得胜利,算是暂时扳回一局。但是,与此同时,还是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观州刺史刘会打开城门,投降刘黑闼。

这些还不算,很快,唐军在河北战场,又迎来了一次重大挫败。武德五年(622年)十月十七日,唐军在下博遭遇刘黑闼主力,精锐尽没。而且,唐军还折损了一位宗室名将——淮阳壮王李道玄。

淮阳壮王李道玄,是李唐宗室中著名的少年勇将,时年十九岁。别看李道玄年纪轻轻,却是一员身经百战,军功卓越的宗室将领。从十五岁起,李道玄便追随堂兄秦王李世民,出生入死,是秦王李世民的“铁杆粉丝”。李道玄常年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先后参加过大破宋金刚、东征洛阳、虎牢关之战等重大战役,立下了无数战功。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李唐宗室中骁勇善战的少年勇将,竟然在讨伐刘黑闼的第二次叛乱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九岁。说起来,淮阳王李道玄的阵亡,其实非常可惜。

由于河北形势再度恶化,唐高祖李渊临阵点将,任命淮阳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刘黑闼。于是,李道玄与副将原国公史万宝,率领三万唐军,征讨叛军,很快进抵下博。

没想到,坏事就坏在副将史万宝身上。怎么回事呢?原来,李道玄与史万宝,二人素来不和,闹得很僵。结果,唐军到达下博县后,与刘黑闼主力狭路相逢。李道玄发扬了堂兄秦王李世民打仗不要命,冲锋在前的优良作风,亲率一支轻骑兵,向叛军主动发起进攻;同时,命史万宝领大军随后跟进。

想不到,史万宝的心里,竟然打起了小算盘。平日里,他与李道玄就有嫌隙。现在,李道玄率领少量轻骑,攻打叛军,摆明了就是送死,倒不如借刘黑闼之手,除掉李道玄。因此,李道玄攻入敌阵后,史万宝没有按照约定,率领主力跟紧,反而拥兵不前,坐山观虎斗,还对周围的人这样说道:

吾奉手诏,言淮阳小儿虽名为将,而军之进止皆委于吾。今其轻脱,越泞交战,大军若动,必陷泥溺,莫如结阵以待之,虽不利于王,而利于国。 (《旧唐·李道玄传》)

李道玄率领轻骑,杀进敌阵,以为身后有主力大军支援,遂奋力冲杀。可是,过了好半天,史万宝依旧按兵不动,迟迟不见援军的身影。很快,李道玄和自己麾下轻骑,便陷入了叛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虽然,李道玄率部死战拼杀,可由于兵力过于悬殊,最终,寡不敌众,唐军几乎全部阵亡,淮阳王李道玄壮烈牺牲,年仅十九岁。

李道玄战死后,刘黑闼立刻调转枪口,进攻史万宝的大军。看到叛军大举来攻,史万宝整顿部众,准备迎战刘黑闼。然而,李道玄阵亡,令唐军斗志全无,军心大乱。没等叛军打到跟前,唐军纷纷四散而逃,溃不成军。史万宝见此情形,无法阻止唐军的溃败,只能独自逃回长安。下博一战,唐军大败。

下博之战中,淮阳王李道玄以身殉国,死的时候年仅十九岁。李道玄生前,长期追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横扫四方。众所周知,自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率军南征北讨,前后大小数十战,经常身先士卒,轻骑深入敌阵,却很少受过严重的伤。这与李道玄等一干忠实猛将的护持,密不可分:

世民自起兵以来,前后数十战,常身先士卒,轻骑深入,虽屡危殆而未尝为矢刃所伤。 (《资治通鉴》

因此,对于李道玄的死,李世民非常悲伤。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也时常追悼这个英勇的堂弟,经常对身边的近臣说:

道玄终始从朕,见朕深入贼阵,所向必克,意尝企慕,所以每阵先登,盖学朕也。惜其年少,不遂远图。 (《旧唐·李道玄传》)

为了表彰李道玄的为国死节,唐太宗追赠李道玄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为“壮”,故称“淮阳壮王”。因为李道玄无子,太宗于心不忍,便下诏封李道玄之弟武都郡公李道明为淮阳王,主道玄之祀。

总而言之,下博之战,唐军遭遇大败,淮阳壮王李道玄战死,副将史万宝逃归长安。这一战的直接后果,使得河北、山东的局面,一下子回到了原点。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付之东流,河北再次陷入战乱。

唐军兵败下博,淮阳王李道玄阵亡,河北、山东震骇。不久,刘黑闼直逼洺州。洺州是唐王朝统治河北的中心,也是曾经的夏国旧都,刘黑闼亦定都于此。当时,奉命驻守洺州的唐朝洺州总管,也是一名李唐宗室,——庐江王李瑗。叛军逼近洺州,见此情形,庐江王李瑗吓得手足无措,急忙弃城西走,刘黑闼兵不血刃,占领洺州。

洺州失守后,河北地区的形势,急转直下,周边的许多州县,相继叛附于刘黑闼。旬日之间,刘黑闼尽复故地。到了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沧州刺史程大买弃城而逃,叛军攻占沧州。此时此刻,身处前线的齐王李元吉,也是束手无策,畏惧刘黑闼的兵势,不敢贸然前进。

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刘黑闼借助突厥势力,死灰复,到十一月份,占领沧州。短短六个月,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河北,再次落入刘黑闼之手。刘黑闼这条已经奄奄一息的咸鱼,居然真的翻身了。

河北又起战事,形势不容乐观。当务之急,是要赶紧选派一位统军之帅,挂帅出征,前往河北平叛。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异口同声说出一个名字:李世民。的确,秦王李世民是平叛河北主帅的不二人选。

除了李世民过往骄人的战绩、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在大唐军队中的崇高威望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之前,刘黑闼第一次起兵作乱,李世民率军平叛,通过“洺水之战”,一举击溃刘黑闼主力。所以,李世民具备在河北作战的实战经验。无论综合哪一方面,李世民当仁不让,是主帅的合适人选。

可是,耐人寻味的是,唐高祖李渊最终的决定,没有派秦王李世民,继续率军出征,而是命久未领兵的太子李建成,挂帅平叛河北。第二次平叛河北的关键时刻,唐高祖为什么要临阵换将,为什么要弃秦王而用太子呢?原因有二。

第一,唐高祖认为,李世民不适合平叛河北。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再世为皇秦云" 被抢相公后,她成了侯府主母" 大明,开局马皇后要阉了我!" 被嫡姐逼做通房后"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名柯:在柯学世界重新来过" 大宋江山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