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极品网

第八十一章 登闻 (第1/2页)

锦衣卫的总部就位于承天门外,东侧是右军都督府,西侧是府军前卫营,北面是通政司,南面是旗手卫。

承天门外的整个一大片区域,这是大明的真正中枢之地,以承天门为中线,东侧,西侧武,区域分明。

这里不是平民百姓可以随意游逛的地方,朱瞻基的太孙仪仗并没有吸引太多关注的目光。

但是在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秘密关注着朱瞻基一举一动。

太子还未亲政,太孙反倒先掌权了,这让今天的詹世府里面,气氛显得格外低沉。

而五军都督府的五座衙门,却是一片沸腾,他们相互之间信息来往不断,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件事。

朱棣很聪明,他并没有把这件事直接拿到朝堂上来决定。他只是让兵部尚方宾帮着朱瞻基,想要把这件事弄成既定事实。

而且,别人还找不到他的错,因为这件事的确是兵部负责的。

从朱元璋时代开始,去了丞相之职,成立中。但是吏部事务和兵部事务中却无权插手,直接归皇帝决策。

唯有人事权和军队,朱元璋是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的。

到了朱棣时期,这套管理方案依旧照搬,人事权和军权依旧只能皇帝亲自负责。

官无权反对,武将无地反对。弄出成绩了是朱瞻基的,弄成烂摊子,后面还有朱棣帮着擦屁股。

可以说,朱棣给朱瞻基创造的条件,绝对是好的没话说。

虽然这是一次考验,但是朱高炽三兄弟,却也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过。

锦衣卫偏殿内,以朱瞻基为首,他的左侧坐着方宾,下手是姚振邦,而他们的对面,则是坐着身为东道主的纪纲。

在他们四个人面前的长桌上,摆满了从通政司和锦衣卫找出来的各种资料,囊括了大明水师几乎所有中层官员的经历。

这些资料,必须朱瞻基亲自阅览。如果他这个海军司令连自己的下属都不熟悉的话,又凭什么能让众将听令呢?

朱元璋和朱棣都知道人事权和军权一定要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从不假手于人,他当然也知道这一点。

当然,更重要的不是这个,因为人员的熟悉可以慢慢来。为新成立的海军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体系,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朱棣对他的考验所在。

军队管理,一怕政令不通,二怕政令不一,这个是管理的基础。

至于练兵,驭将,那就只是手段而已,还排不到前面来。

纪纲和姚振邦能做的,只是帮朱瞻基了解情况,每个区域的将领是谁,有什么背景,为人是什么性格,还有作战风格以及能力。

在海军事务上,他们根本帮不上忙。

方宾则是个滑头,他虽然能够帮助朱瞻基调兵谴将,但是他的风格就是和稀泥,拍马屁。想要指望他能帮自己建立一套管理体系,是指望不上的。

所以,当朱瞻基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让锦衣卫派人将所有的资料运到了自己的下马桥农庄。

与其指望他们做事,还不如让自己的幼军帮忙,好歹幼军这些人都学了了简单的统筹计算,学会了制作表格和规制性的工作报告。

如果是朱高炽,面对这个有些空泛的任务,最多只能做到萧规曹随,从过去的管理体制上进行改进。

但是,朱瞻基在前世的时候建立过自己的雇佣军队伍,也充分了解过各国军队的建规编制,所以,他只需要综合目前的大明水师情况,拿出一套符合实情的管理制度就可以了。

后世各国海军总体结构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军政军令分立型体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海军;二是军政军令合一型体制,如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海军。

如今的朱瞻基拿到了海军司令的职位,那么,当然是想建立分立型的管理体制。不主要是为了揽权,更是因为如今的落后通讯方式不适宜统一管理。

再说了,如今的管理大权本来就是皇帝一人独断,如果到了下面还是胡子头发一把抓,只会形成管理的混乱,政令不一。

确定了正题的管理体制,朱瞻基就在纸上写下了组织体制编制、领导指挥体制、教育训练体制、后勤保障体制、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体制、武器装备维修管理保障体制、工作制度等七个大项。

这七个大项几乎囊括了海军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想要把细则给填补上,却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了。

举个例子来说,光是一个组织体制的编制,就包括了海军各兵种、舰队、基地、作战部队、勤务保障部队的设置、编组、任务区分、结构比例、相互关系等制度。

只有让每个将军,每个士兵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才能保证海军部队各级各类组织有机地编成,人和武器装备有效地结合,形成强大的整体战斗力。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封地一秒爆一兵,不造反不行了啊" 暗夜风声" 进击!大夏大皇子!" 穿书后所有讨厌我的人都来为我洗白"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甄嬛重生成琅嬅治懿症" 末世从手刃救世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