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乞和信送到了北京,来送信的是代善的儿子萨哈廉。
皇太极的信写得极哀怨,细述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以来,代代为大明朝廷效力,只因父亲努尔哈赤一时误信一众汉官谗言,走上了背叛朝廷的邪路,今被大明天子如日之德感召,幡然悔悟,改邪归正。
看完信,朱由检心里笑出鹅叫,皇太极,你那的牛逼劲呢?你不是挺骄傲的吗?
朱由检问:"黄台吉的和谈条件是什么?"
萨哈廉又交出了皇太极的另一封信。皇太极在信中提出,金国去除国号,奉大明朝廷为正朔,仿俺达汗封王,双方以辽河为界,和睦共处,永息干戈。
这个条件,说实话,朱由检是能够接受的,但朝中武大臣炸了锅,人人表示反对议和。他们有一股迷之自信,认为可以凭借武力彻底铲除女真人。
对这种观点,朱由检无力反驳。
从隋唐开始,中原王朝就试图彻底征服东北地区。结果呢,隋炀帝还因此亡了国。唐太宗又接着打了几十年,才勉强征服高句丽。
今天的后金的确不能和历史上的高句丽王朝相比,但今天的明朝就拿什么与盛唐比?
每一个王朝的统治力都是有边界的,死守着刻舟求剑的教条,只会碰得头破血流。
辽东只是一隅之地,大明的未来是无比广阔的星辰大海。
明朝内部也是问题重重,既然皇太极乞和,为什么就不能谈谈呢?
袁崇焕很心动,支持接触谈判。但孙承宗、朱燮元、袁可立等一众老臣激烈反对。
朱由检很为难。
打仗是要死人的,真实的世界,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在时代的沙尘暴里,尽力经营自己琐屑的生活,而非几个乱世枭雄的谈笑风生,运筹帷幄。
几番深思之后,朱由检将孙承宗叫到了乾清宫西暖阁,娓娓道来:
"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于洪武二十四年就藩大宁。大宁城郭姓富商为讨好宁王,搜罗人参三百斤,貂皮一百张,鹿茸九十对作为见面礼,觐见宁王。
郭姓富商在女真斡朵里部买下一名绝色美女献于宁王。
此女貌美如花,善解人意,能歌善舞,特别得宁王欢心,宁王对其宠爱有加。
两年后,女真女产下一子,就是宁王的次子。
宁王还没来得及向朝廷请名,靖难之役爆发。
当时宁王手握八万雄兵。成祖单骑入宁王府,说动宁王支持靖难,宁王府家眷及三护卫随宁王入关。
宁王过松亭关时,前思后想,深感前途叵测,决定留下一脉香火以防万一。
他利用次子尚未入玉牒的便利,安排女真女及其子改变装束,换成男装,蒙混在大部队中,趁乱逃脱。
宁王本来是要女真女逃到江西某家的,但女真女知道宁王参与靖难,害怕受到牵连,私自逃到了关外。
宁王对身边人宣称,妾室暴毙,次子早夭,临别时赐予女真女初唐五彩善财童男童女像。
女真女携子回到斡朵里部,家中人早已死绝,有一酋长垂涎女真女的美貌,将其霸占。
女真女在王府中耳濡目染,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对蛮族而言无异于仙女下凡。
酋长一直以为其为汉人之女,宠王有加。
小王子外貌酷似宁王,神姿俊朗,很得酋长喜爱,当亲子一样抚养长大,起名董山。"
朱由检讲到这里,顿了顿,轻轻呷了一口茶。
孙承宗脸上顿时血色全无,定定地望着牛人由检,说道:"皇上刚才说此儿名叫什么?臣耳背,没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