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极品网

第 12 章

上学认识了更多的字词以后,我对小画的兴趣与日俱增,开始看一些正儿八经的连环画了,不再只是看《小朋友》这类少儿读物。隔壁兰阿姨家买了几本《三国演义》连环画,我很感兴趣,经常与她家老二躲在一个灶台后面津津有味地阅读。我看一本,他看另一本,然后交换,乐此不疲。我看不懂三国的内容,只是感兴趣那些打仗厮杀的画面,尤其是那些将军头戴金盔、 身披盔甲、 手持大刀长茅、 胯下战马飞奔的画面。其中,《大破袁绍》给我印象较深。在这集中刘备兵败曹操,逃往荆州投靠了刘表。

还有一本连环画《席方平》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看有关鬼神和阴曹地府的故事,看完之后既兴奋,又害怕,晚上鬼影总在脑海中萦绕。

也是在这个时候,家属院里开始兴起大讲鬼故事。往往是大孩子滔滔不绝地讲,小孩子们惊恐万状地听。大孩子常常选在天黑的时候开讲,还绘声绘色,搞得十分恐怖,让人毛骨悚然。他们津津乐道的噱头开场白就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一股旋风,把一间破庙的窗户吹开,只听见咔嚓一声响一个身披白衣的女鬼突然飞了进来。”听到这里,小孩子们早已魂飞天外了,吓的晕晕乎乎了。还有个故事更是让人毛骨悚然: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啪”的一声一道闪电,厕所里忽然走进一个人来。此人青面獠牙,手拿一叠彩纸,然后一个茅坑一个茅坑的查看。当他看到人后,就会给你一张黄纸强迫你擦屁股,但是只要你一擦屁股立马就会命丧黄泉。自从听过这个故事后,我再也不敢夜里独自去上厕所了。小孩子当然不会明白生与死的含义,但是,他们都知道死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再大一点后,我就开始对大人的谈话感兴趣了,当然并不解其中的意思,只是好奇。听完之后,我就讲给其他孩子听,其他孩子再传给别人或他们的家长。母亲对此很恼火,说我舌头长,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

学校教育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高年级学生要参加支农劳动。有一次母亲带着学生去附近生产队的农田里割麦子,摘棉花,也带我去了。这是我最早一次去小城的乡村。看到金灿灿的滚滚麦浪和沉甸甸的雪白棉花,我觉得很新鲜,有点热血沸腾。摘棉花时,学生们把一块布的一头用别针别在胸前,另一头拿在一只手中形成一个布兜。然后再用另外一只手把棉花摘下,放到这个布兜里。中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坐在田埂上,吃自己带来的干粮,我兴高采烈。有个学生还教我如何捉蚂蚱,玩的我不亦乐乎、流连忘返。

看电影永远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在娱乐方式单调的年代。开蒙前看电影,我基本上是过眼烟云,不知好坏。上学以后看电影,开始对一些画面和场景有所反应,但是对其内涵仍然没有什么认知。这个期间,有几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印象。电影《清宫秘史》以戊戌变法为主线,讲述了上自中日甲午战争,下至义和团运动的一段宫廷斗争故事。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恐怖阴森的感觉。看它的时候,每当我听到慈溪太后叫“小李子”、而李莲英回答“喳”的台词及其画面时,总是吓得我魂飞天外,心惊胆战。

一部国家领导人访问印度尼西亚的纪录片也给我留下了印象。1963年月12日至5月16日,我国领导人对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四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在雅加达机场,他们一行受到了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热烈欢迎。这是一部彩色电影,那个时候不多见。

还有一部纪录片是关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看后我颇觉义愤填膺,觉得苏联欺负了我们。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出动0余人,分乘辆军车,从珍宝岛上游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当大家在纪录片上看到苏联边防部队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我国渔民的画面时,纷纷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我也深受感染。

1969年下半年,父亲从乌鲁木齐返回小城。部队大院的运动烈火开始烧起来,我感到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凝重。父亲本来平时就很严肃,不苟言笑。现在,他脸上好像越来越阴云密布,更加心事重重。父亲秉性刚直,投入军旅后他积极参加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各项活动。在部队的扫盲运动中,父亲全身心地工作,因为成绩卓著被提干。在部队的大生产运动中,他更是忘我苦干,开荒造地,开渠引水,与战友们一道造福南疆人民。但是随着运动愈演愈烈,父亲遭受了冲击。最后父亲被迫专业离开了他工作、奋斗了多年的部队,他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的事业遭受挫折,但是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这时联系转业的接收单位,就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不过这件事情很快就有了眉目,于是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准备行装。

在我们离开小城的前一天晚上,母亲的同事们来家里道别。大家都说着珍重和祝愿的话语,但是每个人也是心情沉重、欲言又止、若有所思。我的那些小玩具只能带走一小部分,大部分就送给那个新结婚的老师,因为他们正好有了小孩。我很舍不得这些伴随我多年的玩具,甚至央求母亲让我带走,留给我将来的孩子玩。真是一言难尽。

我们的行装很简单。那个时候许多家庭生活条件艰苦,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我们的家当就是两只枣红色大木箱,一大一小两个皮箱,几床被褥和一些衣服。家里的木床和三屉桌是公家的,最后父母把碗柜和自行车等送给了同事和邻居。

离开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一个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有了浓重的寒意,需要穿上夹衣。姐夫的大卡车来了,就停在距家门口百十米的地方,车上装满了杏仁干麻袋。几个战友帮忙把箱子、背包和铺盖卷装到车上,然后我们关好家门,大步流星地走向卡车。此刻,外面一片寂静,隐隐约约地可以听到远处清真寺塔尖上阿訇咏经的长腔。

父亲帮助姐夫用摇把猛地摇一下发动了大卡车,然后姐夫开车慢慢地向前行驶。我们一家坐在卡车驾驶楼里,这令我十分兴奋。此刻天色灰蒙压抑,浮云惨淡忧郁,大院寂寞凄凉。渐渐地,家属院远去了,部队院子的大门远去了。车上的人们神情凝重,略显惆怅,默默无语,目视前方。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了荆轲的千古绝唱《 渡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当要离开小城的时候,我没有特别不愿意离开的心情,甚至还有点兴奋。因为我觉得就要跟着大人们去另一个新地方闯荡了,期待着那里一定有更新奇的事物在等待着我去发现和探索。然而,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坐小城是一块多么令我刻骨铭心的地方,她是我萌发“我思故我在”的自我意识的地方,她蕴藏了我多少童年的美好记忆,她将在今后的许多岁月里不时进入我的梦乡。我时不时地就会想起小城,她让我惆怅,让我感伤。她美好而又苍凉,甜蜜而又苦楚。对我而言,大人们在这里的斗争只是沧海一粟。无论如何,我的新的生活篇章就要开始了。这正是:

投笔无悔着戎装,

谁料命运总诡谲。

童心不识风雨愁,

向天常逗小城月。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原来和爱情靠得这么近" 我的大叔,你好" 高武:我靠经验胶囊走上巅峰" 穿进年代文:神豪老太我缺德发疯" 干掉系统后从黛玉倒拔垂杨柳开始" 十七夜月[校园]" 打野来给我当狗[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