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底已经下定决心之后,朱元璋决定拼一把。
在百官退罢我登场的窘境下,朱元璋做为朱家军绝对的扛把子下达了最后的军事命令:正面对抗陈友谅。
同时做为统帅却已经全无主张的朱元璋开始征求大家的意见,为如何抵御这个强大的悍匪制作基本的军事策划。
此时原本心存退意卷起铺盖准备撒丫裸奔的众臣们眼看着本来预计好的唱本泡汤了,也只能暗下心来出谋划策。
反正今天逃跑是不可能了,投降也是不可能了。
既然我们原先提供出来的两种政治退路都被你老大给否决了,你现在又是我们名义上的老大,那我们就先勉强听你的。
谁让你老大手里有枪呢。
这年头有枪的就是大爷。
爷们手里没兵没卒,爷们只能认怂。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
识时务者为俊杰。
爷们脑袋大,但是脖子不粗,经不起您老的任意盘剥。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武群臣开始建言献策,但凡这种时候众臣们往往都是各执一词,举荐出各自不同的进攻方案。
反正进攻的套路无非就是那么几种,具体的方法兵法上都有说明。
对于没见过猪肉却绝对见过猪跑众臣来说,随便点出几条进攻方略就如同瞎子点兵一般,信手拈来。
至于你最后采用不采用我的方案那是你的事情,反正你要的方案我是给你提出来了,对与不对的那不是我说了算的。
最后拍板决定的是你老大,成败与否也是你自己选的,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假若打赢了,那我们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一起举杯同庆,恭祝大家升官发财。
假如不幸给打败了,那你也别想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我只是给你建言献策的。如果真的打败了的话,那你就当我是放了个屁,谁让你个盲眼睛瞎命数小谁的都不选偏偏选我的方案呢。
你活该倒霉。
在这场犹如选秀一般的争论中,大致分为两种主观意见。
一种意见是:我们在城外设伏,趁着陈友谅这个桀骜不驯的野狼刚刚到来人生地不熟的空档,倾其精锐力量突击进攻陈友谅,打他个措手不及。
另外一种建议是:集结全部兵力重夺太平城,在陈友谅尚未对应天发动攻击时,我们率先发动反攻。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建议面前,谁也不能说对方的建议有误,做为人和武将出身的不同身份角色,他们也都可以讲出自己对于提出观点的合理解释。
两种可行性方案已经制定完毕,接下来就该提交给朱元璋圣裁。
在这场只许胜不可败的战役中,面对着这两份截然不同的战略包裹,朱元璋认为以自己现有的兵力主动出击并且长线奔波直面对抗陈友谅的话必然会一败涂地。
况且自己的水军兵力远逊色于陈友谅十倍不止,最重要的是自己虽然有不少兵马,但是大部分都是悍匪,都是一些两脚裹布飞扬跋扈水上漂泊两腿摆渡的旱鸭子,让这群绝少参与水战的士兵和陈友谅这个出身在盐帮常年混迹在海上的浪子决斗,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自杀。
这种方案可能造成的最后结果就是,还没等自己出手,就会被陈友谅给包了饺子。
这几乎是以卵击石的方案,被朱元璋直接否定。
既然主动出击被否决了,那就只剩下了最后一种方案。
城外设伏。
考虑到太平城战败的根本原因,思量着陈友谅竟然居高临下可以轻易进入的太平城墙,对比了一下应天这座比太平城只矮不高只薄不厚的矮矬城墙,在面对着陈友谅这支桀骜不驯的野狼来势汹汹的杀气,身为主将的朱元璋很是识趣的选择退避。
思前想后,最后朱元璋敲定了埋伏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