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到李景隆屡次逃走,李忠连忙向朱元璋行礼请罪:“是臣教子无方,让朝廷蒙受如此损失……”他心中大叹,九江啊九江,平时看着好好的,没想到遇到事情了会是这般情状。打败仗也就算了,怎么就丢下士兵逃跑了呢?还不止一次。整整六十万大军啊,刨去战死的,剩下就这么一盘散沙,不是被俘,就是逃跑。这样一来,他日后必将难以获得信任,难以率兵打仗。可一个武将,如果只是练兵,又有什么价值?
周围的同僚们都默默在心底同情他,好家伙,实在是家门不幸啊!不幸就算了还倒霉,被天幕直接放出来了。
朱元璋扶起了他,他对这个外甥一家的感情毕竟不一般,也没有怪罪李忠。只是道:“朕不会为没有发生的事情降罪于人,不过,”他话锋一转,“九江还是得好好历练一下了,不能到时候真成了这般模样。”
李忠赶忙谢恩,心中也暗暗发狠:等我回去,就把这个小兔崽子丢到边军好好历练上几年再说!
曹国公府,李景隆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不过他也没有放在心上。还在疑惑,爹这次进宫是干嘛去了,好像几位公侯府上也去了人,这都有会儿时间了,爹他什么时候回来啊?
唐朝,贞观年间。
唐朝,贞观三年。
十二月初二,朱棣再次率兵南下。这一次,便是直取京师,践祚称帝!】
“嗯?”徐达没有想到,除了李忠看到了李景隆外,自己居然还看到了长子徐辉祖。为什么吃瓜会吃到自己头上?他不想看到自己家的人,一点都不想啊!
其他人没有纠结徐辉祖。左右现在也才刚刚派出去,还看不出什么情况来,况且,已经有了李景隆珠玉在前,徐辉祖就算怎么样他们也不会太过在意了。他们现在只是想到一个问题,朱允炆派人守着淮安,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真的有用吗?
天幕虽然只是一带而过,可画面中还是出现了火器的身影,看样子大约有两类。一种是士卒手中持有的细长的中间凸起的筒状物体,用火点这个筒状器物连在外面的绳子,就会发射出疑似铁弹的小球;一种是架在城头,体型更大,也是筒状,同样是点绳子,会射出石块铁块,作用有些类似投石机。但这二者的威力看起来都比他们所知的器械大不少。
陛下,你就别想搞什么带头冲锋了。我大唐将领还少吗?
李世民有些怏怏不乐,不过转头又想起来另一件事情:“这火器是何物?听名字似乎是与火箭(在箭上装上火把)有些相似。不过形制与火箭大有不同。”
明朝,洪武。
刘彻将兴致勃勃的目光移向卫青:“关内侯,你觉这位燕王此行如何?”
张玉大自己十七岁,对他十分呵护。
宋朝。
建帝朱允炆为什么随意削藩?除了他自己的头脑和手腕的原因之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藩王势弱。与中央朝廷相比,藩王势弱的不只是兵马,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乃至治下的百姓数量。现存的兵力、治理的人手、获得的物资、战争的潜力都远不如中央,正常情况下,自然也根本不可能有与朝廷敌对的力量。由此,建帝自然就放心大胆地动手了。
现在已经知道朱棣最后赢了,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京师在南方,且附近大量水域。朱棣并没有水兵,那么他一定没有或者是尽量少的水上作战。可淮安附近就是大量河流湖泊。或者说,他从什么地方得到了水兵?哦,那不就又是二五仔吗?
二十七日,燕军抵达了沛县,指挥王显见燕军到来,直接开门投降。
朱棣浑身一抖,赶忙道:“儿臣现在还未见过此人。或许是他于治颇有能效,才在后来进了太庙。”
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悠悠道:“又是这个道衍和尚啊,咱记得天幕先前说他被你配享太庙了。”
【十二月十二日,燕军到达了蠡县。
卫青沉吟:“倘若一直保持先前水平,一路直取京师而不恋栈城池,或许不过年中便可夺下京城。”
道衍和尚姚广孝也极力建议朱棣直取京师,并且不要在乎路上的城池。
“可以让工部先从外形开始仿制。”房玄龄道,“且这火器与火、爆有关,也可以从这方面尝试。”
四年正月,朱允炆又派遣魏国公徐辉祖带上京师一部分部队前往山东增援。】
(张玉的女儿嫁给了朱棣,是昭懿贵妃。张玉的孙女嫁给了朱高炽,是张敬妃。)
每次出征,张玉都会充当先锋,奋斗在第一线。
【但朱棣也没有一路顺风顺水下去,他遭遇了一场大败。
卫青道:“应是真的。自燕王起兵开始,建帝一直在往燕王方向增派兵马,从耿炳的十三万,到李景隆先五十万后六十万,加上各方不能动的驻军,那明朝的京师当已无太多兵力可以调动了。况且,燕王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对他忠心耿耿。
魏征也道:“陛下,或许可命人寻访民间,或可有所发现。”
时间来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朱棣和盛庸在东昌展开大战,他没预料到盛庸有大量火器,同时平安军也及时赶到,与盛庸一同将燕军合围。于是,燕军大败,战死数万,大将张玉也在此次战斗中战死。朱棣突破重围,方才没有遇险。
但这还不够。为了让城内守军完全不敢攻击燕军、制造一个安全的后方,朱棣于是先埋下伏兵,又让人引诱城中士兵外出。多次后,城中士兵完全丧失了出城的勇气。
朱棣却不依:“爹,大哥,还有老六,你们不用看我。”他的眼神闪亮,“我是主帅,士卒是我部下,但也是我的同袍啊!世上岂有丢下同袍独居后方的道理?
明永乐年间
殿内众人看到天幕指出的问题,并没有惊讶。因为这是很明显的问题。
长孙无忌补充:“臣看到这火器的发射物是从前方填充的。”
而回北平的路上也并不顺利。二十七日,燕军退到馆陶,吴杰、平安却从真定截住了退路。燕军一时前后失据,直到建三年正月初五,才得以返回北平。
这两次战役树立了燕军的赫赫威名,此后,不少城池纷纷主动投降,胜利的天平开始彻底倒向了朱棣。
刘邦和刘彻都颇为兴奋,臣武将们亦然。他们还看到了明朝的一种埋在土里的火器(地雷,朱棣在白沟河遭遇)。也都纷纷开始研究。
此次会战,朱棣几次身陷险境。这与他喜好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作战方式是分不开的。这种方式固然鼓舞了士气,但也对他自己造成了不小的风险。】
【建三年二月十六日,朱棣再次率军南下。三月二十二日,在夹河与盛庸再次相遇。此次,谭渊战死。
第二天,两军再次展开战斗,起初各有胜负。后来突然刮起东北风,燕军乘风杀敌,盛庸损失数万,于是败走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