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起床,点吃早餐,8点出发,9点开始上班,上午一阵忙碌,中午一顿简餐,下午继续干活,晚上还要加班……这是很多职场工作者一天的缩影。平时忙也就罢了,有时候为了提升自己,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总之,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之中。心理专家认为,快节奏的生活不仅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不适,还会让人产生各种生理上的不适。当然,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并不一定是什么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而是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从而产生一系列焦虑症状。
如果一个人陷入焦虑情绪,内心就会被烦躁、恐慌等各种负面体验所吞噬。如果长时期焦虑过度,就会导致情绪失控、精神失常、疾病缠身。可以这样讲,焦虑会引起各种疾病,甚至危害个体的健康。比如有调查就显示,冠心病患者伴发情绪障碍的比例高达30;13的头痛、头晕症状其实和情绪有关。另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心理研究中心通过一项专题研究发现,受到焦虑情绪困扰的儿童生长发育失常,长大后明显比开朗、乐观的同龄人要“矮上一截”。
既然焦虑会产生如此多的负面反应,那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为我们弄好了“药方”。这个“药方”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我们常听、常提的中庸之道。
虽然中庸之道是儒家化的遗产,但是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对这种思想有过相似的阐述。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中庸即自然,自然便中庸。
20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消灭负面阴影》一中明确提到:“无为和不争的思想,有助于让个体保持心灵的清净和头脑的冷静,从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已经知道,焦虑情绪对人的危害很大。与此同时,焦虑还会伴有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负面影响。在人生历程中,几乎没有人不产生焦虑情绪。当然,有些人自控力强,短暂的焦虑之后能够很快恢复。有些人因为观念的盲从,人际关系的复杂,竞争的激烈等,导致心灵变得越来越孤单,最后麻木地接受了负面情绪的摧残。为此,威廉詹姆斯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保持平庸,消除焦虑。
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当你显示出质朴纯真的本性,减少私心杂欲之后,就会发现原本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忧虑的事情。我们想要获得幸福,不得不总是奔波忙碌。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虑。于是,除了疲惫、不甘和莫名的恐慌之外,我们并没有获得多少快乐。
中庸之道并非是要我们采取一种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也不是教我们逃避现实。相反,它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保持平和的心态和中立的态度,不为尚未到来的事情担忧,也不为生活中的琐碎烦恼,此时,你的生活将会变得简单、轻松,而你的焦虑也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
当然,中庸只是我们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引起焦虑的原因各异,我们在遵守中庸这一原则的同时,也应该结合具体情境采取一些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果太累了,就忙里偷闲,给自己放个小假;如果感觉寂寞了,就给朋友打个电话叙叙旧;如果想家了,就给父母打个电话,唠叨几句。不管我们工作中的状态怎样,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怎样,在朋友眼里,你就应该是个朋友的样子,在家人眼里,你就应该是个孩子的样子。中庸之道就是不在该示弱的时候逞强,也不在该逞强的时候示弱;中庸之道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的同时也能够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