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
刘邦关注到了另一个角度,那就是关于朱祁镇的庙号。
“英宗?这朱祁镇何德何能,被封为英宗?就他这龟孙样儿,要是乃公的子孙,乃公能打死他!”
萧何等人这次没有对刘邦的随性言语说什么,反而都赞同地点头,这要是他们的子孙,他们也得先掐死他,免得祸害后人不说,还丢尽先祖的脸面。
“诶?”刘邦又注意到一点,“他是怎么能搞出复辟这种事儿的?都另立新帝了,那新帝朱、朱祁钰居然没把他干脆杀了?还留着他?”他不由嗤笑。作为汉朝的创立者,他可从来不信奉什么仁善,特别是这种和自己有着根本冲突的人,怎么可能留着?
别说什么皇帝要做天下表率,要维护皇室颜面,不能弄出丑闻……那又如何?什么是面子?什么是里子?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当然是里子了啊!吃到自己嘴里的才是自己的懂不懂!
他不由对这朱祁钰有了几分轻视。虽然朝政治理的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这其他方面,就有些问题了啊。
汉初的大臣们对他的观点也表示认同。这一群人都是战场上杀出来打天下的猛人,没有一个会搞什么心慈手软、或者为了面子就放弃里子。这样的人,早在征战中途就已经死掉了,又如何能等到大汉建立,共分荣光?
【后续的处理还在继续,但朱棣终于要登基了。
是相权膨胀?还是外戚势力?亦或者地方坐大?
所有人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然后他听到了天幕说内阁职权的变化:膨胀了!膨胀成一个庞然大物了!这还得了?咱这么辛辛苦苦,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再搞一个同样的东西回来?
批红也是朱棣所创,首先内阁大臣们对奏章提出建议,写在纸条上贴到奏章上,这叫做“票拟”,然后呈送给皇帝,皇帝用红字来批示,叫做“批红”。永乐年间,朱棣都是自己做批红的。
于是,朱棣就设立了内阁,不过内阁的品级不高,只有五品,也只是一个顾问作用。朱棣用的很顺手,后来的皇帝也挺顺手,于是沿用了下来。
“那感情你以后就打算干了?”朱元璋冷笑,“嘿,咱就说天幕上为什么说后来那个被你处死的方孝孺会变成诛十族了,那些人的力量怎么变成那么大的,敢情都是从你这儿开始的!咱废了丞相,你又给咱搞出来一个翻版丞相是吧!”
朱棣见势不妙,立刻退到了朱标和一群兄弟的后边,一边大喊:“爹,我也不清楚啊!况且这也不关我的事儿!我现在什么也没干呢!”
也行吧,但是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这方面。
他还把自己那几个倒霉兄弟的爵位恢复了。】
我不行,况且陛下也就是想想,这东西又不是那么好搞的。
李世民重新坐下,叹息道:“走到废立皇帝的程度,大约是被反噬了吧。”不过,怎么能反噬的这么狠?不会是把兵权交出去了吧?不能吧?
他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愿相信,但又觉得这很可能就是真相。
永乐十六年的朱棣脸色微妙,他感觉自己知道天幕要说的是什么事情了,他有些心虚,又有些理直气壮。不过,还是希望那些老爹还在的时空的自己,好运吧。
【九月,朱棣大封功臣。
朱棣登基后,重新启用了锦衣卫,但又觉得锦衣卫不够顺手,于是在永乐十八年八月,在京城东安门北面设立东厂,用宫内太监掌管东厂事务。
不过,他还是干了一件特别的事。】
“怎么可能?”朱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爹,你要相信我啊,内阁我确实有可能干出来,但太监批红怎么可能是我?况且天幕也说了,我可都是自己批红的,找太监那是后世子孙!”
洪武十三年。
明朝。
【朱棣设立的另一个机构是东厂。
汉朝,元朔元年。
他笑眯眯的表情逐渐变得阴沉。
但他不能。于是,他只好坚强微笑,并且坚决不说话,不给其他人更多的看热闹的机会。
这样一来,皇帝就成功牵制了内阁,保证了皇帝的地位。】
七月初一,朱棣在京城南郊举行了祭祀天下的大祀,同时供奉明太祖的神位,并发布了天下大赦的诏。此外,还把那些经受靖难战火的地方的赋税、徭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免除。这可以说是一个传统流程了,没什么特别的。
之前是废除丞相,现在是锦衣卫东厂,这明朝怎么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汉武帝看的十分愉快,脸上兴致勃勃,仿佛是受到了启发,也开始思考特务机构的事情。
【不过,虽然堪比丞相,但并非能够完全等同于丞相。
【在这里多说几句。
为了对抗牵制内阁的权力,明朝皇帝推出了太监。在内廷中,设立了司礼监执掌“批红”权力。
房玄龄拱手道:“臣以为,太监掌权之因,或许与东汉有所相似。”
本来看到天幕说自己废除了宰相制度,改成由皇帝直接对接六部的朱元璋还十分高兴,他觉得这是他的一大创举——嘿,咱这既避免了那些黑心烂肺的获取巨大权力来贪污受贿,又加强了皇帝的力量,怎么不是一件大好事儿?
便兴致勃勃地教导几个儿子:“……这有些人啊,你和他掏心掏肺,他和你掏心眼子!可不能让这种人出现……”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并终其一生都由皇帝直接对接六部,虽然皇权集中了,但也更累了。
明朝,洪武十三年。
此外,李景隆的曹国公爵位依旧在,朱棣没有进行什么改动。
“太监?!”本来情绪就颇为不爽的朱元璋更加愤怒了,“朱棣,你这王八羔子居然开始用太监!这是不是还让他们认字了?不然,不认字又怎么批红?”
朱元璋、朱标和一众不省心的兄弟(朱棣认为)还有殿内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都眼神微妙地看着朱棣。仿佛都在发出同一个疑问:你这么做图啥?这明显也没有达到目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