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二十一年,为体察民情、周知吏治,唐皇李世民下旨出巡四方。
因当今无嗣,便令卢国公程知节并房相、杜相监国理政。
自皇帝南巡后,已在宫外建府的嫡长公主永河便频频进宫探望代掌宫务的崔太妃,也是为父皇尽一尽孝心。
这一日,永河大公主刚到颐和殿没多久,韦贵妃和孙贵妃便联袂而至,她们是为昭阳三公主的婚事过来的。
永河与昭阳素来不睦,听了没一会儿便面露疲惫之态,崔太妃见状便允她先行离开。
永河没有推辞,福了福身退出了颐和殿。
到了御花园附近,她的贴身大宫女心儿一脸愤愤不平地开口道:“公主,崔太妃也太偏心三公主了!说到底她不过是一个太妃而已,膝下又无一子半女傍身,您作为皇上的嫡长公主,对她这般敬重,又怕她寂寞,一月进宫四五回来探望她,她却因为三公主选夫的事情冷落您,实在太过分了!”
“行了,少说两句。”永河睨了眼心儿:“皇宫大内也敢口无遮拦,你不想要脑袋了?”
私心里永河也很赞同心儿的话,不过她知道这是在皇宫,有些话想得、说不得。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啊。①
更何况,崔太妃再怎么也是长辈,昔年母后在世时尚对先皇的太妃们恭敬孝顺、照顾有加。
永河最在乎母亲,自然不会给崔太妃没脸,以免被人抓住把柄,质疑长孙皇后不会教女。
此为其一。
其二嘛,如今崔太妃被父皇亲点管理后宫,质疑她便是质疑父皇的决断。
永河虽自恃皇室嫡长公主的身份,却也并非无脑蠢货。
她与崔太妃并无利益冲突,又何必无端忤逆圣意?
不过也仅止于此了,永河并没有真的把崔太妃当做祖母敬重。
恰恰相反,她心里对崔太妃很有些警惕。
毕竟崔太妃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慈祥和善,反而是有些心机城府在身的。
永河还记得,当年崔太妃之所以被父皇请来管理后宫,是因为母后过身后后宫无主,很是乱了一段时间。
而那时,恰好崔太妃偶然发现了五公主晋怀私底下一直在被宫人们虐待,不忍之下替她出了头。
因为那时父皇并无再立皇后之心,他见崔太妃如此心善,又行事妥帖有章法,便顺水推舟把后宫诸事都托付给了她。
因此,晋怀可以说是崔太妃从一众太妃中脱颖而出的重大助力,使她不至于像先皇的其他妃嫔那样,因为无子在寺庙里终老。
但崔太妃待晋怀却没什么不同,只在一开始亲近了些,后来没几个月三公主昭阳进宫,崔太妃便怜惜起更“弱小可怜”的昭阳来。
据崔太妃私下同宫人们的说法——她是怜惜昭阳幼而丧母,又流落民间吃足了苦头。
可她们这几个公主,哪一个不是幼而丧母?而且没有母亲的孩子,在民间可比在皇宫里好过多了,否则晋怀何以会被宫人们虐待?无非是捧高、踩低二字。
想到这里,永河鼻间发出一声轻哼。
她知道,崔太妃喜欢昭阳,是因为父皇喜欢昭阳;崔太妃这么做,不过是遵从父皇的心意行事。
但谁让永河讨厌昭阳呢,她原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屡次示好,崔太妃都视而不见,永河便决定以后不再给崔太妃做脸——要想个法子不动声色地疏远崔太妃,而且不能损害自己的名声……
永河心里千回百转,心儿全然不知,她和主子一样都很厌恶三公主,闻言不以为意道:“奴婢是为公主你鸣不平,三公主选夫算什么大事?这些年韦贵妃给三公主提供了多少青年才俊的资料,不都被三公主给否了?依奴婢看,这次多半也是不成的,白费功夫罢了。”
韦贵妃出身京兆韦氏,家世显赫,若非是二嫁之身,绝不可能入宫为妃。
当是时,民间有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②
由此可以看出韦贵妃出身之高。
韦贵妃受世家教育,本事亦是不俗,永河等四位公主的婚事都是由她撮合的。
但昭阳对韦贵妃很有敌意,觉得她不怀好意,反而更亲近温柔随和的孙贵妃。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样,韦贵妃提议的驸马人选,昭阳一个都不同意。
似乎是想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永河轻笑道:“你不知道,本公主私下查证过,韦贵妃送与昭阳的名单并无不妥。虽然那些待选之人并非武全才,但也是世家出身,堪称风度翩翩。
“而昭阳放话说不喜欢他们,不会招这些‘纨绔子弟’做驸马后,韦贵妃怕事情传出去坏了昭阳名声,还特地任劳任怨的给那些‘纨绔子弟’寻了门亲事以作安抚。
“如今昭阳及笙已有十年,她的婚事还没有着落,可那些与她同龄又愿意当驸马的男子却都已婚配。剩下的要么是歪瓜裂枣,要么就是心有抱负不想当驸马领闲职度日的,昭阳啊……”
永河掩了掩唇,眼底闪过一丝嫌恶和快意:“她挑剔至此,如今选无可选,我倒是想看看,她最后能招个什么样的驸马。”
心儿惊得目瞪口呆:“韦、韦贵妃娘娘这般行事,不怕皇上知道了生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