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熙星夜兼程,赶回关中的时候,潼关之战已经结束,一路匆匆忙忙,不惜跑废上万匹军马,到头来却扑了个空,但桓熙并不因此悔恨。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让羌人入关,后果不堪设想。
王猛早已遣散将士,回到了长安,与权翼等人一同出城迎接桓熙。
桓熙在城门处对众人赞赏有加,杜郁虽不在长安,但也被桓熙表为冯翊太守。
唯独一人,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桓熙的责骂。
桓熙骑坐在马背上,以手中的马鞭指向权翼,斥责道:
“我留你镇守长安,是因为你素有智谋,处事稳重,不想,你却辜负了我的期望,办事糊涂!
“潼关危急,自当举关中之力前往救援,你为何独独征召汉、羯将士!
“莫非羌、氐百姓,就不是我桓熙治下之民!”
权翼赶忙下跪请罪,可桓熙怒气难消,他扬起马鞭狠狠抽在权翼背上。
打得权翼皮开肉绽,惨叫连连。
这一幕,看呆了在场所有人。
众所周知,权翼是桓熙的心腹幕僚,麾下臣之中,地位仅次于王猛,否则也不会被他留在长安。
王猛最先反应过来,他一把抢过桓熙手中的马鞭,苦苦哀求。
诸将也纷纷上前劝阻,桓熙这才作罢。
坐上回城的马车,桓熙埋怨王猛道:
“先生何其慢也!”
却是在责怪王猛为何不早些来夺他的马鞭,让权翼多挨了几鞭子。
王猛有苦难言,你自己要临场发挥,也不事先派人通知我,我哪知道会有这一出。
当然,话不能这么回,王猛连连向桓熙请罪。
回到征东大将军府,将佐齐聚,权翼带伤列坐其中。
桓熙起身走向权翼,众将以为桓熙还不消气。
不曾想,桓熙命人解开权翼的上衣,蹲下身子轻抚他的后背,看着权翼背上的伤痕,含泪哽咽道:
“子良受委屈了!”
权翼之所以不征召羌、氐将士,就是防备他们临阵反戈,桓熙当然清楚这个道理。
但不利于团结的事情不要做。
权翼这种行为,等同于将羌、氐将士视为外人。
今日防备羌、氐,把对他们的不信任摆在明面,往后又怎么指望他们为自己尽忠效力。
桓熙只得当众鞭挞权翼,表明这是权翼的个人行为,而非自己的立场,以此安抚羌人、氐人。
权翼身为智谋之士,同样明白桓熙鞭挞自己,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
“能为主公挽回人心,下官挨上几鞭又有何妨。”
权翼状若轻松的笑道。
话是这般说,可当桓熙轻轻触碰到伤口时,还是疼得权翼龇牙咧嘴。
桓熙连忙让人去请医者,又褪去自己的上衣,赤膊着上身,对众人道:
“子良本无过错,却受我责罚,此赏罚不明之举!”
说着,桓熙要来马鞭,在将佐们诧异的目光下,郑重将马鞭交到权翼手中,说道:
“请鞭笞我吧!子良!”
权翼颤抖着手,泪水夺眶而出,他将马鞭远远丢开,哭拜道:
“是我思虑不周,以致羌、氐生怨,主公怎能说我并无过错!
“权翼追随主公,侍奉明主,又岂能以下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