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东路各地守备、操守纵兵作乱,被东路参将派军就地斩杀的消息,到了第二日傍晚时分,方才传到大同镇总兵府那里。
接到这个消息,总兵曹昭也是被吓了一跳,连忙召集副将以及总兵府各路亲信议事。
“总兵大人,东路七千余官军,被那陆凡一口气杀了四千多人,足足杀了一多半,整个东路防线,恐怕要崩溃了!”
大同镇副将眉头紧皱,各地官军什么德行,他心中很清楚。
那阳和东路说是有七千余官军,但实际上,能有五千人马就算是不错的了,吃空饷之事,无论在哪,都是极为常见,就连朝堂诸公,哪怕是心里清楚,也不敢多说什么。
毕竟军饷一层层克扣下来,那些朝中官员,可也没少分润到好处。
也就是说,陆凡这一股脑的杀了四千多人,整个东路的官军,很可能,已经被他斩尽杀绝了!
若是此时北方草原大举入侵,东路防线,顷刻就得溃散,届时如何是好?
“崩溃不了!”
大同巡道参将曹变蛟并无多少忧虑,甚至嘴角边,还带着几分笑意。
似乎,对于陆凡大开杀戒的做法,心底里,很是赞同。
“陆凡手里,可是至少掌握着四千精锐骑兵,这股力量在手,北方蒙古各部落,除非联合汇聚数万大军,否则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
“而且我听说,那陆凡开荒之事做的很好,春耕结束前就已经开始征召新军,估计用不了多久,这批新军,便可填补各城防线,出不了什么乱子的!”
总兵曹昭并没有开口,而是一直在研究着陆凡派人递来的公,半晌后,他将公递给了副将,轻轻摇了摇头。
“四千乱兵,一个时辰便被平定了,你们觉得,咱们总兵府麾下的那一万多人马,有没有如此能力?”
“这个.......”副将接过公看了半晌,面色有些难看,道:“就算能平定下来,也绝对会伤亡惨重,而且百姓伤亡数字恐怕难以计算。如东路这边只死伤了数百名百姓,简直难以置信!”
曹昭点了点头,道:“自陛下登基以来,各镇闹饷接连不断,虽然如这次东路般如此大规模的还是第一次,但不得不说,陆凡处理的,还是很到位的!”
“叛军已经被镇压,也没有对当地百姓造成太大的损伤,而且乱军尽数被斩杀,说起来,这也是能力出众,治军严谨的体现!”
总兵大人都如此说,副将顿时明白,这便是打算息事宁人,不想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了。
“况且......”曹昭指了指那份,道:“你们别忘了,那陆凡,可不仅仅只是东路参将,更是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捉拿叛逆之人,本就是分内之事!”
“人家这份公,只是在告知咱们总兵府,锦衣卫平定了一场叛乱罢了,捉拿了几名谋划叛乱的武官,至于后续的事情,根本没有要咱们插手的意思!”
“而且陆凡敢动手,估计李安那些人谋逆的各种证据,也早已经准备妥当了,此事,已经定性了,谋逆的案子,诸位最好还是别乱插手!”
说起锦衣卫,副将以及其他总兵府官员们顿时沉默起来,陆凡若是用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说事,他们参将府,还真不敢对于此次事件指手画脚。
一个弄不好,被锦衣卫盯上,哪怕是躲在总兵府中,也是丝毫没有安全感。
只要大明还没有亡,朝廷还有一些威信在,哪怕是一镇总兵,对于锦衣卫,也得避让三分,不敢随意招惹!
“陛下和朝堂诸公也不知怎么想的,既然给了陆凡参将职位,为何还留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这不是给咱们东路添堵嘛!”
副将无奈的嘀咕了一句,但还是请示道:“总兵大人,就这么报上去?”
曹昭嗯了一声,“此事,总兵府就按陆凡的公上报朝廷吧,我估计巡抚那边,也会如此做。至于陛下和朝堂诸公如何处理,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总兵大人都下了决定,众人自然不再多说什么。此事,他们大同镇总兵府,已经插不上手了,作为天子亲军,锦衣卫本就超凡世外,就算是要处置,也得陛下亲自下旨。
待一众官员离开,总兵府大堂内,唯有曹昭和曹变蛟这叔侄二人还在。
“叔父,这陆凡,估计是早就做好了准备,挖好了坑,就等着李安那些人往里跳呢!”只剩下了叔侄二人,曹变蛟说话,很直接,没有再藏着掖着。
曹昭笑道:“这是自然!若非如此,百姓怎么可能只有这点伤亡?估计锦衣卫大军早就等候多时,等着东路官军一开始生乱,有了合适的理由后,便直接大军进城镇压了!”
说到这里,他双手一拍,有些苍老的神色间,带着几分快意。
“有时候,我都恨不得将大同各地的武官、士绅们全都清洗一遍,这陆凡,做了我不敢做之事啊!”
曹变蛟闻言精神一震,“叔父,侄儿有个想法,咱们不如.......”
“收起你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曹昭当下开口打断道:“陆凡做得,你做不得!他是锦衣卫指挥使,你是吗?”
“他做的,是本职工作,只要陛下还信任他,就不会有什么大碍。但你若敢如此做,别说是整个大同镇的士绅官员了,就连朝堂众臣,也会对你群起而攻之!”
“陆凡能扛得住,你能扛得住?”
被叔父这么一顿训斥,曹变蛟脸上的热情顿时消散了许多,整个大堂中,只留下了一道道无可奈何的叹气声。
.........
就在阳和东路还在为之前的兵乱善后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也在数日后,接到了锦衣卫快马加鞭递来的奏折。
与此同时,大同镇总兵府和巡抚的奏折,也如同卡着点般,相继到了京师。
一时间,朝野震动,数千名官军造反,这绝对不是件小事。
就连才下了早朝不久的崇祯,在接到奏折后,又急匆匆的召集众臣,再次召开了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