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琪摇头笑道:“你啊!这诗赋是属于应情应景的创作,可你却词藻粉饰过多。
还有这篇却有些过分平淡,你在族学中专注于读,不怎么出去参加会,这会限制你对诗的敏感度。”
李宁安正色的点点头,之后他再次进入了如痴如醉的状态。
赵琪毕竟比他早些确定本经,在诗赋上能够更理解诗的深意,多听他的意见总归是好的。
院试是三年两试,明年又是大比之年,李宁安现在专注备考,以求争取到一个秀才的功名。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
县试在礼房考棚,府试在府学考棚。
在前朝院试、岁考、科考由本省学政巡考,大县在本县考,小县合并到邻近的大县考。
而本朝若是考试则去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
主持考试的长官是学政,又可以称学台、宗师。
学政由皇帝任命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员到各省去任职,任期为三年。
靖安二十九年二月中旬,府城传来消息,学政已在提学道张榜公告,提学试即院试将于八月初进行。
录取名额有多少倒是并未细说,不过依李宁安看来应该如往常一般十中取一。
这期间,就是在六月前童生都可以去县衙礼房报名,然后到府衙礼房投纳,拿取参加院试的考试凭证。
提学官三年两试,在省内巡回,并不是固定八月按时举行,这次却是先到了武昌府紧接着就来了常德府,时间倒是准时的很。
而此刻的府城提学道衙门中,新任的湖广布政使司提督学院崔源易正在用早饭,他是山西人,大早上正嗦着大碗宽面。
衙役还殷勤的拿了一小坛子醋来。
虽然朝廷讲究官员任职地域回避。
但一般来说朝廷的底线在于“隔省为治”。
也就是说官员如果想孝敬父母,朝廷允许其调到家乡邻省,这样一来,距离近一些,也方便官员回家孝敬父母。
不过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不包括学官,因为学官在明代属于是闲官存在,并没有什么行政权力,属于是教职。
至于为啥朝廷不限制学官回避,崔源易却不回山西,自然是南方科第化十分繁盛,势头超越北方,而状元也集中出现在江南地区。
来南方更容易出政绩,要不是江南几省学政争抢激烈,他其实更倾向于去江南地区。
崔源易刚吃完早饭擦了擦嘴,便有下人来报,谁、谁、谁来访。
崔源易直接摇头说道:“院试之前,这些人一概不见,带的礼物全部清出去。”
此次巡视湖广各府,崔源易只觉得除了武昌府一带出众的士子多些,像汉阳、常德、黄州等地比之士子才大大不如。
这两日他在提学道衙门基本上没有空闲功夫,不时就有各府的地方大族到访,以求得本地本族学子可以宽限个秀才功名。
虽说礼物丰厚,可是他崔源易是要脑袋的,这要是传出去,可不是丢了官位那么简单。
崔源易其实很满意提学衙门学政官这个职务,在整个湖广,除了顶在他头上的三位大人。
好赖是个正四品的官,即使是知府都得先让他两分。
朝中大有人说这个衙门很清闲是养老的好地方。
可崔源易有什么办法,他虽是二甲进士,但也是好不容易进入了翰林院,没权没势的。
好在拜对了山头,要不然直接观政半载就下放当知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