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皱起眉,打量一眼老赵氏与小姑娘,问:“你们也想一起走?可办好了路引?”
老赵氏连忙拿出自己与闺女的户籍:“我们带着户籍呢。”
嬷嬷摇头:“不行啊,我只负责来接姜氏的女儿,真的不好带上你们。”
老赵氏连忙将一锭银子塞给嬷嬷:“还请帮帮忙,长安确实离不得我们。”
嬷嬷看看手里五两银子,说:“那也不行,你们没有路引,万一被人查到,还以为咱们是拐带人口呢。”
宋玉凤急了,一指宋汐月:“那她呢?她不也没办路引吗?”
嬷嬷冷笑一声:“她虽没路引,但有府里主子的信函,与你们自是不同的。”
李氏也十分遗憾:“我也是出门才瞧见那辆马车,立刻就赶过来报信,结果还是迟一步。”
此时,长安正在家里教两个徒弟与小舅舅认字,钱大娘与金大娘坐在另一间屋里跟婶婶吴氏唠嗑。
说着将银子塞回给赵婆子,提裙子爬上马车。
几天后,村里传起老赵氏家的闲言碎语。
老赵氏抱着闺女连声安抚:“玉凤,等咱们办到路引再去不迟,你就放心吧,娘一定将你送到京城。”
吴氏放下手中针线,起身去开门。
吴氏笑笑:“她也就认识几个字,那几孩子也愿意跟她学,闹着玩的一样,哪里当得起小先生。”
“多谢嫂子。”吴氏道声谢,又请她坐坐。
钱氏慎重叮嘱吴氏:“你可看牢长安,千万别让老东西给掳去。”
宋玉凤哭了一会儿,恶狠狠道:“好!我再信你一回,娘,您若再骗我,我便将此事告诉三哥三嫂!咱们谁也别想好!”
宋玉凤推开她娘,哭道:“那你之前为何不办好?”
钱氏伸头看一眼西屋的孩子们,笑眯眯道:“没想到我家狗蛋也能念了,真是多亏了长安。”
“在西屋那边呢。”现在天气渐冷,吴氏就让人打了一张炕桌,让几个孩子坐在屋里炕上学习。
吴氏站在村道上望了很久才转回。
吴氏疾步跑起来,还没到近前,马车就走远了。
此刻宋继祖家的大门紧闭,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一直站在门口看戏的小赵氏嘴角挂上一抹笑,眼见有村民朝这边走来,这才上前与婆婆一起将小姑子拖回屋里。
“等等!”她追过去,结果马车越跑越快,很快驶离村道。
吴氏笑笑没接话。
来人是族长的儿媳,她气喘吁吁道:“他三婶子,你快去看看吧,宋继祖家门口来了辆马车,我觉着应该是长安她娘又送东西回来了。”
吴氏一愣,连忙道:“好,我现在就去看看。”
忽然院子外有人拍门:“三顺家的!开门啊。”
自己用汐月冒充长安去京城的事哪里能给族长知道?所以她便没去办理路引。
宋玉凤的嘴终于从亲娘手里解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你们都是骗子!说好让我陪汐月一起去京城,结果都是骗人的!”
但长安似乎并不喜欢跟那两个玩,自己便不好替她答应。
而且小赵氏还在呢,她又不是死的,怎容婆婆做出这等事来?
临走还去跟长安打声招呼,又夸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