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理不顾众人反对,亲自带领十万大军前往梨北地区平乱。
他白日里行军赶路,傍晚时分和部下一起商讨攻守之术。
他的帐篷能容纳二十人,中间有一木桌,上有梨北地区的军事地形图,旁边有一高椅,帐篷一侧有木床,边桌,还有他专用的床铺被褥。因为他的物品繁多,每次驻扎、收营要耗费大量时间,行军速度缓慢。
饭后,他将部下召集在帐篷里,商讨退敌之策。
民变占领的十五县在祁郡。祁郡地形多山少水,易攻难守,军队可以隐藏在山林中行进,出其不意发动进攻。
民变势力正在攻打安关县。昌理手指从地图上围绕安关的山峦滑过,在一处羊肠小道上点了点。
“可否引兵而出,在这里夹击?”昌理道。
进安关有三条路,两条大路,一条小路。昌理指着小路尽头道:“在这里佯攻,再示弱逃跑,引兵追击。”
“并非不可行,只是风险太大,变数太多。”越骑校尉道。
越骑校尉负责勘察敌情,如果佯攻,就要使用他的部下。
“在山上布阵,围攻安关,与县内通信,里外夹击,万无一失。”虎贲校尉道。
正面进攻确实万无一失,但是如果敌人得知自己陷入包围而拼死作战,要损失很多士兵才能勉强获胜。
相反,如果敌人得知自己陷入埋伏而仓皇出逃,也许可以不战而胜。
“陛下,如果要佯攻,军队如何布置?”屯骑校尉道。
“分三路。”昌理在三条道路出口处点道。
“倘若。”屯骑校尉指着大路两边的山林道,“敌人识破计策,见到佯攻部队,不追击而出,反将军队藏于山林之中,埋伏我方主力部队,该如何?”
昌理没上过战场,但他读过兵,熟知历史上的重要战役,每与人谈起兵事,无不受人赞扬崇拜,何时被人这样质疑过?
“他如何能看出是佯攻?”昌理反问道。
讨论战术,就是提出各种极端情况,在准备万全的情况下提高胜算。屯骑校尉没想到昌理会这样问,回道:“只是假设。”
“我想要知道他如何能看出是佯攻。”昌理道。
“在对方军中设间谍的情况并不少见。”屯骑校尉举例道。
“他们只是乱民。”昌理不买账。
“大军行动不便,痕迹隐藏不全,也许会暴露。”屯骑校尉道。
“那么就小军出击,将痕迹隐藏完全。”昌理道。
三人看昌理想使用佯攻策略,而且不想思考失败的后果。
“陛下。”屯骑校尉道,“斗胆问一句,倘若使用佯攻,路上遭遇伏兵,我方损失如何?”
“围困安关的乱民有多少人?不过四千吧?”昌理道,“我军的编制士兵有多少?”
昌国的军队由狼人和人类混编,人类在士兵编制内,狼人在牲畜编制内。
“两万左右。”
“十万的军队,只有两成?”昌理道。
“陛下,我们三人,也非士兵编制。”屯骑校尉低头道。
“谁给了你们职位?”昌理道。
“……大王子——”
“砰!”昌理敲桌子。
“所有非士兵编制人员全部撤职,在后方听令!”昌理道。
“陛下!”
“我才是你们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