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双抢后的悠闲
骨子里萧寒是个懒散的人,出了主意之后,就全凭史长生和邢教授他们去安排了,此时的第二茬大田秧苗已经插播了下去,双抢过后,一下子,人们倒是显得清闲了。
水田不比旱田,稻秧插下去之后,后期的管理要比旱田省人工的多,所以,怎么都比旱田清闲。
农场的人,趁着这个机会,安排剩余的劳力开始了农场的各种基础建设,比如平整道路,在路面上覆盖沙石或者牡蛎壳,这样碰上雨天的时候,场生活区内的道路就不至于粘脚。
由于是近海的盐碱滩,想要打一眼吃水的淡水井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修建一个小型的水厂,小江的水质甘甜,经过处理之后作为生活饮用水倒是要比打井省事的多,于是,每个分厂的厂部都修建了水厂,作为农村,垦丰农场的自来水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萧家集人原本就有打渔的习惯,这时候闲下来,三个队长就组织剩余劳力,带着渔网、粮食、熟铁锅、行李等物,赶着几辆马车到各处的河沟里面打渔去了,除了能给生产队里增加一些收入,还可以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到了68年的暑期,义勇军小队又进行了一次扩张,现在小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二百名,萧寒也没有按照正规部队进行三三编制啥的,就分了两个连,一个连十个班,每五个班是一个排,近期的安排就是以班为单位的自由活动。
虽然小队员们的积极性很高,萧寒却没有像过分的去拘管他们,少年时代怎么能不自由自在的去玩?正在最热的天气里,就当是给大家放了暑假就是。
义勇军的军部,现在的规模又增大了一倍有余,现在已经跟那个谁也不知道要做啥的小院以及窑屋这里连成一片,加上四周精耕细作的试验田,竟是独立于萧家集和农场系统之外的一个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农科人员,现已经达到了十五人,这都是邢教授从全国各地召唤来的,在萧家集,在义勇军小队的天地里,他们可以放心的沉浸在科研里,不用去担心被揪斗,在这里,没人敢动他们。
萧寒之所以鼓捣这么多的事情出来,就是要得这个效果,有小队员们在,这里就是别人插不进手的一块清凉之地,论革命、好,谁能比得上两次被中央嘉奖,被领袖亲自题写队名的义勇军?
邢教授作为稻作专家,他召唤来的这些人可不尽是稻作研究方面的人员,其中还有诸如农药、肥料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于是,小则小矣,窑屋这边的研究项目竟然达到了五六个,而且,在萧寒倾力的支持下,各种研究进行的相当顺利。
比起刚回临海,萧寒的个头又窜高了一截,家人的身高都偏高,他也继承了这种优良的基因,比起同龄人来,萧寒要高出一块,只是小身子骨纤细了些,光蛋子说寒子叔长得像豆芽,萧寒则说自己是玉树临风,总之,表象上看,萧寒却是要比黑如煤球、小肌肉鼓鼓的光蛋子等人弱了几分,所以,今天淘鱼的时候,截坝这种动力气的活儿就给光蛋子他们排除在外了。
“好吧,你们截坝,我看,可别说我是不干的干部”!没奈何,萧寒知道小家伙们其实是舍不得他干这种沾泥水的累活儿才这么说的,在萧家集,不光是他手下的小队员,所有人都对萧寒十分的怜惜,没了娘的孩子让人怜,给大家带来欢乐和收成的孩子让人爱,所以,地里的活儿,萧寒只能指手画脚,想要亲力亲为,一般情况下是办不到的,当被责备的多了,萧寒也只能无奈的妥协。
其实萧寒也就是纤细了些,身体还是很棒的,同时锻炼也没有落下,可老天偏生就给了他这样一副身子骨,听爷爷讲,这是继承的老娘血缘的缘故。
前世记忆中的母亲,萧寒不愿意去想,这个时空中的唐云,萧寒早就已经淡漠,所以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被父亲指使着写过几封信之外,余下的日子里,萧寒彻底的停止了与母亲那边的联系,而唐云那边,也不知是什么缘故,也少有信来,就这样,母子间几乎就断绝了来往。
没了娘的萧寒,有的是大嫂大婶的关心照顾,何况还有奶奶跟……陶红姐姐婶婶呢?所以当萧寒不劳而获的拎着半桶鱼回到家里,被奶奶叫道屋中,拿出一件褂子说是某某个嫂子给缝制的时候,萧寒一点都不奇怪。
就现在的萧家来讲,就好像是进入了共产主义时代,家里的活儿别人抢着干了,缝缝补补细细涮涮的,要不是奶奶实在坚持,自会有嫂嫂婶婶们来接手,族人是淳朴的,对于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人,总是要感恩,帮着做点活儿,送点好吃的这算什么?
这样一来,没了娘的萧寒,衣服却比小伙伴们多很多,这次这件,竟然是一件白色的衬衣。
将新褂子试了试,萧寒有脱下来,换上了自己的旧衣服,他是个随意的性子,感觉着,还是经过了多次洗涤揉搓的旧衣服来的舒服,知道孙子这个性子,奶奶也不强求,把褂子叠起来,放到了柜子里,转即揽着孙子的肩头问道:“小寒,你妈又来信了,你要不就回一封“?
“嗯,有时间了吧,奶奶,我爷爷呢“?奶奶很善良,总说自己不要忘了娘,那可是十月怀胎生下了你的亲娘呢,虽然跟你爸离了婚,你当儿子的可不能怨怪亲娘,所以背人的时候,奶奶总想让萧寒给他妈写封回信,老太太也是做母亲的。
“你爷爷去老太爷家里说事儿去了,你别打岔“!奶奶嗔怪的说道。
“奶奶,有时间我会写的,您就别为这事儿操心了,喏,您还是想着怎么弄这些鱼吧,是煎酱还是腌了晒干儿“?萧寒嬉笑着还是打岔。
“你呀,你们老萧家都这个德行“!奶奶无奈了,萧寒连母亲的来信都不要,看都不看,更别提回信了,怜惜的摸了摸孙子的脑袋,“煎酱吧,你最爱吃的”。
这年月农家少油水,要是红烧或家常炖谁家也吃不起,“腥鱼烂虾送饭的冤家”,费油又费饭的物事,家长们其实是痛恨的,不过,今年好了,队里的稻谷都给各地当了稻种,现钱结算因为某种原因改成了用粗粮交换,给换成了玉米、高粱等粗粮,每家分的粮食比往年多出了很多,后边还有第二茬,要知道,第二茬的产量那可是更高,最重要的是,夏荒多了收成,些许粮食,已经不怎么注重了。
“寒子,是吃白米饭还是”……不管孙子多能耐,在奶奶眼里始终是个小可怜见,吃的、穿的,奶奶总想给孙子最好的。
“坐一碗白米饭,爷爷和您吃,我嘛,还是吃高粱米饭,那东西扛饿”!萧寒说道。
若非旱田改水田,作为细粮的大米,农户家谁舍得吃,所以,在做高粱米饭的时候,用一个大碗装些被开水泡过的大米,将碗坐在高粱米饭上边,一起烧火,等高粱米饭熟了,大米饭也熟了,这是这个年代,孝顺的儿子儿媳给公婆加小灶的一种方法,在萧家,却是奶奶怜爱孙子。
“好,咱们都吃白米饭”!奶奶笑了,对于孙子拒绝自己的好意,老人家却不恼,这孩子孝顺,要让他自个儿吃白米饭肯定不成,干脆多做点吧!
“奶奶,给我围点儿毛豆”?萧寒听着奶奶在外边做饭,大声的说道。
“围了,还是光蛋儿他妈送来的呢,围了不少”!奶奶说道。
这一锅可谓水陆空的大集合,下面是高粱米饭,上边则是岗子上的红薯,最上面叉子上则架着装了大米的碗,这种烧饭其实是省柴禾的,煳红薯很费火,而两种米饭纯属是利用余热,这样做饭的时候会盖上一个草编的蒲盖,是隆起的穹顶状的,上面还要盖上粗布毯子以保持锅内的温度,这时候,小孩子爱做的就是把诸如青黄豆荚、小豆荚等豆类连皮放到锅边,利用蒸腾而出的蒸汽给蒸熟,这在萧家集叫围,萧寒最爱吃这个。
奶奶在做饭,萧寒就拿了两个陶盆,坐到院子里,拿着小刀拾掇鱼,将鱼鳞刮掉,开膛取出鱼杂,扔到一边让小鸡刨,等饭一熟之后煎酱,奶奶就能省不少的功夫。
萧家集的周围有不少的小河,只不过都是那种无源的河沟罢了,只有夏季的时候水量才会充足,要不然,也不会开挖灌渠,现在大大小小的沟渠里都满了水,最是淘鱼的好时节,每天里,萧寒他们这帮小孩子都会拿着水桶、筛子、铁锹去淘鱼,将大的留下,小的就扔到芦苇坑里,义勇军军部旁边的芦苇坑里,萧寒算了一下,恐怕也投进了几万尾的鱼苗了,想着过两年,里面大鱼漂游的情景,萧寒管着叫自然养殖,后世吃惯了养殖鱼,野生鱼的特有鲜香是没法比的。
慢慢的把鱼收拾干净,洗了手,随手抄起了一本古翻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