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的不禁在那里瞎想,他们已经开始设想起了李宁安回京后要在各个衙门排队递帖子的情景:“李安和真是可惜了,离京容易可这进京就难了,哦。”
“另外,还真的觉得这黄河有那么容易治理吗?不知多少治河官员最后都保不住头上的乌纱帽呢。”
就在这几人继续议论之时,却见一人突然站起身来:“各位,你们说够了没有,还是留些德行吧!”
“赵林成,你这是什么意思?”
“也不怕告诉诸位,我是山东阳谷人,从小在黄河边上长大。我家乡的百姓常常受到黄河决口所带来的苦难,诸位却对洪水灾害毫不关心,于这里泛泛而谈,反而一直质疑治理黄河的可行性还诋毁朝廷官员。
你们敢把这番话上呈给天子知道吗?敢让满朝官员都当面听一听吗?”
说话的是赵林成,他一向直率坦诚,说话直来直去。
加之他也是这翰林院中出了名的少年才子,过了弱冠便中了进士,如今更是在李宁安走后晋了东宫日讲,在这翰林院中可谓前途无量。
这些批评李宁安的话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赵林成,但他听起来确实令人不舒服。
“正好我也是这么想的。”此时,廖贺开口道。
“我家乡陕州在靖安十七年、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庆宁三年都多次遭受水患。靖安十七年黄河决口,平地可行舟;庆宁三年水淹曹州、兰阳、封丘,五成土地被淹。我们陕州地势低洼,土地贫瘠,人民贫困孤弱,这就是你们口中的黄河。”
“如果我廖贺能够治理这所谓的破河,我就算不在翰林院做官又如何?只作口头之言,说些空话,不如多做些实事。”
廖贺的家乡是河南陕州,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原因,经常遭受黄河洪水的困扰。
过去的百年间,不仅受到过小规模的洪水灾害,还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灾难,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
遇上困苦的年景,卖儿鬻女的也是有的。
翰林院的大部分翰林都出身富户高门,例如江南、浙江、江西等地富庶地区的士子。
这些人即使家境普通,吃过生活上的苦,但几乎有机会体验河南和山东百姓所受的苦难,天灾犹如撞击人们心中石锤,让人无力。
廖贺的言辞不禁让其他翰林们都沉默了下来。
随后,即使还有人对李宁安调任外地仕途尽毁的问题心存疑虑更是私下议论,但但赵林成和廖贺都放过话了,他们也不能再多说什么。
只能感叹李宁安的好运道,有人鼎力维护。
在翰林院中,他的人缘竟然如此好。
谭彦霖是李宁安的房师,自然会全力支持他。
赵林成、黄顺荣、王明升等人与他相处得很融洽,他们都是翰林院公认的有德行的君子,真是人以类聚。
有了他们的支持,即使李宁安外调多年不回京,恐怕在京城中仍然有一席之地。
……
在离京之前,李宁安又去潘府拜访了一次。
潘世同虽然对他很是冷落,但毕竟两人还是师生关系,所以在离京之前去探望恩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