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妹妹可不知道姜雪蕙的心理活动。她听到谢危支持她,顿觉他更加顺眼了,便催着姜雪蕙继续吹笛子给她解闷。
姜雪蕙本想帮她一块做饭,见妹妹坚持要听小曲。便又吹了几首喜庆的调子。一曲毕,她觉得有些饿了,便去拿些烤好的木薯片,坐在一石头上吃。
便宜妹妹叹道:“这干巴巴的东西要吃到什么时候。”
突然,一个手帕包捧在她们面前,竟是谢危,他起身拿出打开手帕,露出里面如雪片般的糕点。他柔声说:“吃这个吧,我只有这么些了。”
经典剧情来了,姜雪蕙大气都不敢出,凝神静气观赏这一幕。
只见便宜妹妹放下手中的活,擦了手去拈起一片放嘴里,然后她眼睛亮了,高兴地说:“好好吃呀,这是什么?”
“桃片糕。”
“我还没吃过这么好的桃片糕。”
姜雪蕙正看的暗爽,却没见谢危对便宜妹妹露出宠溺的微笑。因为那傻丫头一把抄起手帕,递到她面前,说:“姐姐,你也尝尝,真的好好吃呢。”
姜雪蕙差点被手中的木薯片噎着了。这是她能吃的吗?傻妹子,你确定你递的是桃片糕而不是刀?
她身体比心理诚实,直接拿起一片后,心里才有点后悔。可转念想想,美食当前不可辜负。而且未来大姨子吃一两片也没事吧。于是小口小口尝了,确实清香扑鼻,甜而不腻。她不敢去看谢危的脸色,也不敢再吃了。只微笑说:“嗯,确实好吃。谢谢!”
便宜妹妹问谢危:“哪里买的这么好吃。”谢危没回答,她也不介意,说其他。大概是美食和音乐给了姜雪宁欢乐和希望,她边做菜边叽叽喳喳说了好多自己在乡间的趣事。她突然又想到什么,问道:“姐姐,时下人流行一首梅园香雪你会不会吹?”
姜雪蕙想了想,为难地说:“妹妹,这七孔笛子只能吹些简单的曲子。那首曲子就需要专业的笛子才能吹好。”
姜雪宁起了兴致,说:“我看你这笛子音色很好听呀。”
姜雪蕙细细同便宜妹妹解说:“专业的制笛需要精挑细选,不同品类的竹子,在不同地方做出来都有不同的音调。挑好的竹子最好能放几年,再由制笛工匠烘烤打磨,且各环节用的刀具都不同,还有配件什么软木塞,笛膜,绕线之类的。
那种复杂的工艺我就算会做,也不敢说能做好。这需要长久功夫和坚持不懈的练习,我远远达不到这水准。”
姜雪宁听罢便不再纠结,让便宜姐姐再吹两首,就可以来吃饭了。姜雪蕙拿起竹笛继续吹奏。
期间她偷偷瞧一眼谢危,对方已经躺下休息了。看不到什么表情。而桃片糕也都吃完了。姜雪蕙觉得剧情没被她影响太多,心里放松下来,吹的乐曲越发轻快悠扬。
半夜,姜雪蕙又被谢危拍醒了。她望着对方挥舞的双臂无奈叹气。认命靠过去照顾。好在他终于不发烧了。也省了她一些功夫。
只是他咳嗽未愈,她继续施针,用热石头滚他的后背。她在晚间就给谢危煎了草药治疗他的寒咳。现在听着他咳嗽频率减少,肺部应是渐渐好转了。
就是谢危梦魇比较严重,想来是心理创伤导致的,这就需要长久调理和心理疏导。她总不能毛遂自荐,不然破坏剧情不说,小命还在不在都是问题。
姜雪蕙给他治疗完,吹了两首催眠曲,再放下笛子,轻轻拍他的后背。直到他状态平稳了。她才带着困意去靠着便宜妹妹沉沉睡去。
困在山中第三天,白天也下着雪。姜雪蕙出不去,唯有在山洞里扎箩筐。谢危仍在睡觉,便宜妹妹坐不住,先是趁小雪跑去看她的陷阱,见一无所获就撅着嘴回来了。
姜雪蕙安慰她几句,她仍是愁容满面。说:“我们莫不是要在这山里呆上一辈子?我还没见过父亲母亲,听说京城有最好的儿郎,最好看的衣裙和首饰。还有很多节日活动,美酒佳肴。这些我没享受到就要困在这里。”说着说着,她自己把自己给说哭了。
姜雪蕙不知如何说才能令便宜妹妹开怀。结果她还来一句:“为什么要我受你的苦,却享不上你的福。”
姜雪蕙沉默了。这话让她怎么接,做为既得利益者,她说啥都会让姜雪宁感到痛苦吧。
好在便宜妹妹下一句便说:“不过你来了。你不惜离家出走也回来给婉娘送终,我就原谅你了。”
姜雪蕙有些惊讶,便宜妹妹撇嘴说:“嬷嬷说的。她说大姑娘从小就听话乖巧,温婉孝顺。夫人疼爱大姑娘是疼到骨子里了。夫人不准大姑娘回乡,没想到大姑娘平生第一次反抗,就是这回了。大姑娘此举寒了夫人的心,甚至影响了母女情分。
回到京城夫人定要动用家法,可大姑娘明知如此,仍然义无反顾独自一人来到你们身边。她给姨娘送终,毫无怨言地陪伴着性情乖张的二姑娘。还请二姑娘知晓,大姑娘也是无辜的。她凭着一腔热血做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换作旁人,能做到如此吗?”
姜雪蕙听便宜妹妹转述这话,想起那位古板严肃的老嬷嬷,心头发热,更是感激。
姜雪宁说完有些不自在,就没在继续这话题,反问道:“我听婉娘说坤宁宫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住的地方。姐姐,你去过皇宫吗?”
姜雪蕙心头一凛,说:“未曾。我们家的门第够不着。”第一世的便宜妹妹就是贪恋虚荣繁华,不惜一切代价当上皇后。导致全员皆悲。因而只要她提这话题,姜雪蕙就严阵以待。
果然便宜妹妹问:“那日后若有机会,你想不想去见识一下。”
姜雪蕙慎重地说:“宁妹妹,我不想。”
姜雪宁很是奇怪:“天下女子哪个不向往繁华,为何不想。”
姜雪蕙说:“因为得到它的代价我付不起,也不愿意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