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三年。
东汉,南阳。
诸葛亮早年追寻叔父诸葛玄前往荆州,后来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死去以后,深思熟虑吧的诸葛亮没有追随他叔父追随的人。
实践和理论!
陪叔父去荆州是因为他需要实践自己多年所学,叔父死了之后,一来别人不一定认可诸葛亮的才能,他很难得到重用,二来诸葛亮认为自己还需要沉淀学习一段实践。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心比天高,他认为自己辅佐的人应该是真正的帝王,而不是一方军阀。
他来到隆中隐居。隆中南濒白水,北障紫峰,登其顶可瞰南阳。
在诸葛亮隐居的这段时间里,也不是没有人来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然而都被诸葛亮巧妙的躲过了。不是出去游历就是生了一场大病无法出隆中。
大部分人只是拜访了一次就放弃了,毕竟此时的诸葛亮虽然有些名气,但是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案例,光有虚名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功绩。东汉末年时局变化万千,所以很多达官显贵军阀王侯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诸葛亮的身上。
就算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人才,拜访的人可能今天位高权重、手握重兵,第二天就成了阶下囚、兵败如山倒,自然没有时间和机会再请诸葛亮出山。
今日的诸葛亮像往常一样来到距离家中不远的湖边钓鱼。此时的湖边已经有一位少年正在垂钓。
诸葛亮自来熟的来到少年的身边,看着他鱼篓里没有一条鱼笑着摇了摇头。
“我观你在这处钓了很多天,却始终没有钓上一天鱼,你要不要换一种钓法,或者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
钓鱼不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讲究气运,倘若运气太背,钓不到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诸葛亮认为事情都是可以计算的,他的最后一句气运之说自己也不认同,只不过是为了安慰钓不到鱼的少年。
诸葛亮观察少年很多天了,他每次钓鱼都钓不到一条鱼,但是每天却能够准点来到这里,丝毫不放弃,他也不得不佩服少年的毅力,或作寻常人一条鱼钓不到,哪里能够坚持这么多天,恐怕早已崩溃了,发誓再也不碰渔具了。
钓鱼的少年是大周景帝六子林渊。
林渊见诸葛亮主动和自己搭话,笑着说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可曾因为没有钓到鱼而离开。”
诸葛亮的神情微变,这个少年不是一般的少年,能够以姜子牙钓王的典故来解释他现在的言行。
难不成这个少年有姜子牙的志向,想要在这里钓出一个千古明君。但是隆中这个地方诸葛亮太熟悉,熟悉到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里哪里有明君,一个九品芝麻官就算是大人物了。他如果不是因为囊中羞涩,早就离开这里寻找他心中的明君了。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千州这么大,他心目中的君王离这里很远。他必须要主动一点,总是等不是一个事,机会是不等人的,需要自己主动去抓取。
林渊哪里知道诸葛亮的心理活动,看似很高冷,其实主动的一面寻常人看不到。
既然隆中没有明君,那少年的垂钓指的大概是贤臣。隆中这个地方有名的人也只有他卧龙诸葛亮了。
难不成眼前的少年是垂钓他的?诸葛亮的脑子在飞快的旋转,他在思考这个少年可能是哪个王侯将相的公子哥。
诸葛亮找好垂钓的位置,将鱼钩和饵料抛下湖中,挥动着羽扇笑着说道:“昔日姜太公垂钓王,辅佐其逐鹿中原,敢问公子今朝垂钓的是什么!”
林渊笑着说道:“孤垂钓的是天下!”
诸葛亮听了林渊的话心中骇然。姜子牙也只是垂钓一个明君辅佐,眼前的少年竟然口出狂言要垂钓天下。
三千州经历了大分裂时期,如今迎来了大争之世,百家争鸣人才辈出,这样的一个时代哪个人杰敢说自己无敌于时间,眼前的少年却说他在垂钓天下,这是视天下人杰如无物。
诸葛亮从林渊的言语中知道了一个关键的信息,林渊是王。也只有帝王才会称孤道寡,可是三千州如此年轻的王又是谁。
帝者的可能性不大,根据诸葛亮知道的信息,三千州还没有如此年轻的帝者。
诸葛亮的神情中渐渐露出一丝不满,因为林渊的口气太大,哪怕对方是王,也不会让诸葛亮卑躬屈膝。
他面无表情的说道:“天下多少豪杰,公子为何敢说垂钓天下。并非孔明看不起公子,实在是三千州的人杰多如牛毛。”
林渊笑着摇了摇头:“并非是孤自大,天下人杰虽多,但是治武功能支撑他们逐鹿中原的人甚少。
统兵者为将才,统将者为帅才,统帅者为王,统王者为帝,统帝者为尊,先生觉得当今天下何人能够称尊。”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林渊了,因为三千州的人杰虽然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将帅谋士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