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原诸侯,咬不过北方野狼,索性让出地盘,让他们尽情地撒欢。虽说是无奈之举,倒也不失为权宜之计。齐桓公得以腾出手来对付多年来野蛮生长的“熊孩子”楚国。楚国的上一次重头戏,是周宣王时期的千亩之战。
楚国这“熊孩子”曾经因为想改善政治待遇(晋升爵位),和周王室闹得很不愉快。后来终于想明白,不计前嫌,出兵助力王室对付姜氏之戎。可没成想,在千亩打了一场大败仗,西周没落,周室东迁,周天子被郑庄公收拾得灰头土脸。先是互换人质,后来还有繻葛之战,楚国也对中原王室越来越瞧不上眼,“熊孩子”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那结果必然是愈加孤立,谁也不愿意跟他玩。
就地理环境而言,楚国的条件比齐国还优越。尽管说向北发展会撞墙,但南面是更为广阔的一片天地。因此当中原诸侯闹得不可开交,“熊孩子”忙着从汉水流域往长江流域拓展地盘儿,都城也一再地往南迁。由于楚国长期被周王室区别对待,称他们为南蛮、荆蛮,国史又已经失传。所以,这场历时上百年的圈地运动,并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记载。只大概知道,自周室东迁以来,楚国的君主有熊仪(即若敖)、熊坎、(即霄敖),还有熊通(即楚武王)。他们带领楚国臣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凭借着一双双手的劳作,一代代人的奋斗,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争取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机会。
公元前1年,楚国国君熊眴去世,原本应由其子继位,但是,被他的弟弟熊通抢了位置。熊通上台之后,经过二三十年的苦心经营,楚国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国力升级的原始积累。于是乎,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原。公元前10年,郑、蔡两国的国君有过一次会盟,《左传》对这次会盟的原因讲得非常清楚:“始惧楚也。”这个时候,楚国已经控制了汉水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边上都是一些弹丸诸侯,以及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蛮荒部落。说它是南方第一大强国,并非夸世之词。当时的郑国国君,正是如日中天的郑庄公,连他都怕楚国三分,足见“熊孩子”这么多年闷声不响地练身板子,确实练出了可观的成果。
反正总体来说,楚国得以由弱变强,有三个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就是环境优越,没有其他诸侯干扰;第二,就是继任君主都是雄才伟略,一茬接一茬地干,没怎么瞎折腾;第三,有不少谋略过人的贤臣辅佐。这一点,在讨伐随国的过程中是有所体现。
随国是姬姓诸侯,坐落在汉水东边,大约始封于西周的周昭王、周穆王时期。周朝向南扩张势力,迁徙人口,争抢矿产资源,在淮水上游、汉水中游一带分封了几十个姬姓诸侯,什么随、蔡、息、应等国,都是那时候受封,被统称为“汉阳诸姬”。分封这些诸侯,并不是因为王室人太多、爵位不够分,而是为了让他们巩固南部边防,监视荆南,顺便开采丰富的铜矿资源。因此,楚国要想往中原发展,非得把“汉阳诸姬”这堵墙给撞开不可。在这些实力不同的姬姓诸侯中,就经济、化和军事的发展程度而言,随国无疑是充当着扛把子的角色。自古擒贼先擒王,随国自然就首当其冲。
公元前06年,楚国国君熊通兴师讨伐随国。随国国君决定先礼后兵,派少师(这是一个官名)前来交涉。时任令尹的斗伯比(当时楚国相国,熊仪之子,熊通的叔叔)给熊通出了一个主意,说:“官居少师的这个人,脑子不好使,比较容易糊涂。咱们把精锐藏起来,以老弱病残迎接,让他在潜意识里认为楚国不是随国的对手。少师再回去忽悠国君,随国就会骄狂起来,以为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对付楚国,与‘汉阳诸姬’抱团取暖的性质必然锐减。而如果扛把子的随国没兴致,‘汉阳诸姬’就相当于一盘散沙。咱们楚国对汉水以东无从下手的局面,必将完全逆转。”
大夫斗廉却认为:“少师倒是容易糊弄,随国国君也好骗。但是,别忘了随国还有一个大夫季梁。季梁可不简单,后世的李白称赞他是‘神农之后,随之大贤’,享有‘南方第一化名人’之美誉。随国能在‘汉阳诸姬’中脱颖而出,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功不可没。”商量来商量去,熊通决定借机会甩出鱼竿子,即使现在钓不上鱼,也可以为将来埋个伏笔。
于是,楚军佯装败退,少师主张追击,季梁则认为这是对方的诱敌之计。随国国君并没有上当。两年之后,楚国以拒绝赴约为由,再度讨伐随国。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季梁主张通过谈判缓和局势,少师则力主速战速决。鉴于上一次错失了追击机会的教训,随国国君没有采纳季梁的正确意见,决定和楚军来一场决战。双方对阵之时,季梁又提议避开楚国君主亲自指挥的左军(因为楚国以左为尊),先把右军击溃再说。
然而,随国国君还是不听,结果惨遭败绩。扛把子随国被楚国揍得七荤八素,汉阳诸姬’在楚国的眼里,就像是一桌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楚国何时饿,动一动筷子,就能全都夹到碗里来。
楚国并不满足于此,眼瞅汉水以东尽在掌控之中,野心更大,又向周王室提出晋升爵位的老话题。这时候的周天子是周桓王。周桓王还是那句老话:“爵位那是老祖宗定好的,哪能说改就改。”熊通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你说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改,那为国晋升侯爵,一批新生诸侯拔地而起,老祖宗点头了?别的诸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怎么轮到我们楚国,就门儿难进,脸难看,事儿难办?归根结底,你不还是从骨子里瞧不起我们蛮夷,搞区别对待,双重标准。
既然如此,楚国也不想白费力气。熊通决定:“不同意?老子自己提拔自己,不用你了”说起自我提拔这事,楚国是有前科的。早在周夷王的时期,熊渠就册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不过那个时候,周王室威严尚存,继任的周厉王、周宣王都不是善茬。楚国要争取有利的发展环境,只好自行撤销封王之举。
如今,周王室威严不再,实力大减,派兵都派不出来,只能算二流势力。连郑国都能把周天子揍得灰头土脸,楚国还有什么好担心。于是,熊通自封为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这就是楚武王。
此后,楚武王加大了对汉水流域的征伐力度。随、邓、郧、绞、申、罗等诸侯国都遭到了楚国的侵扰。楚武王还总结多年的征战经验,发明了“荆尸”阵法。所谓“荆尸”,并非指名字里有“尸”就与赶尸有关,也不是指挥死人打仗或装神弄鬼。“荆尸”是“陈兵”的意思。这套颇具地域色彩的阵法不同于步车协同的“鱼丽阵”,而是车少人多,可以边行军边列阵。“鱼丽阵”在平原能显神威,而“荆尸阵”则特别适合在山泽之地作战。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以“荆尸阵”讨伐随国。或许是因为阵法的名字比较晦气,楚武王竟然病死于行军途中。幸亏令尹斗祁、莫敖(官名)屈重严密封锁了消息,这才没让随国人钻了空子。楚武王死后,他儿子熊赀继位,这是楚王。虽说谥号为“”,但熊赀在武功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楚武王。
楚王主政时期,先是将都城迁到了郢(今湖北江陵附近),继续欺负以“汉阳诸姬”为代表的弱小诸侯。比较有意思的是,蔡国和息国这两个小国,他们的国君都娶了陈国女子,沾点儿亲、带点儿故,却因为一些家长里短的事闹起了别扭。据说息国夫人息妫是个大美女,有一次路过蔡国时被姐夫(或者说是妹夫)蔡哀侯调戏了一番。息侯气不过,就撺掇楚王去打蔡国,把蔡哀侯给抓住又放了,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公元前680年,蔡哀侯一报还一报,撺掇楚王又去打息国。这回楚王直接把息国给灭了,将美若天仙的息妫据为己有。背负国仇家恨的息妫忍辱偷生,屈服于楚王的淫威之下,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后来,息妫利用受宠的机会,怂恿楚王去打蔡国,为当年的夫家息国报仇雪恨。《红楼梦》中引用的诗句“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讲的就是这段辛酸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