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天小姊妹深入的交流后,她们就越发努力的种田卖菜卖鱼了。
转眼到了2号,席娟上班前,将家里的粮油本交给波尔。
“一定要拿好,别丢了,补办很麻烦的,你就拿着这个去居委会排队领粮票。
我们拿着分好类的粮票才能到粮站买粮食,明天你跟我一起去粮站。”
波尔谨记在心,等她收拾好出门的时候,却见居委会那儿已经排了十几米的队伍。
大多是不上班的老人家带着不上学的孩子在排着队,有的还带着小马扎。
大家说说笑笑,言语间都是激动之情,节衣缩食一个月,也就买到粮食这天,能潇洒一回。
有说包包子包饺子的,有说贴饼子的,还有的想吃一碗素的炸酱面,因为肉票早就花完了。
街道上除了排队的这些人,只有三三两两匆匆走过的行人,看着周围低矮的房屋,以及墙上刷的各种动员口号,波尔紧紧的攥着自家的粮本,焦灼的等待着。
八点一到,居委会的人就吆喝着。
“来了来了,别捉急,都有,把你们手里的粮本拿好了啊!
我们算出来之后会一个不落的递到你们手里。”
轮到波尔的时候,人家熟练的拨弄着算盘,“轻体力劳动者定量31斤,学龄前儿童定量15斤,加起来6斤,还要减去一斤相应号召的节约粮,剩下5斤可买10斤细粮,35斤粗粮,喏,这是你们这一户的票,你可数清楚了啊,过了如果错,我可就不认了。”
波尔赶紧数了数手里的粮票,粗粮票上面就写着粗粮票三个字,给的全是五市斤的,一共张,细粮票一共给了五张,两市斤一张,也刚好,虽然和席娟算的有出入,但好歹是够斤称的。
波尔数好以后就冲着工作人员礼貌的说:“没错,谢谢阿姨。”
“诶唷这小闺女嘴巴真甜,好了,你赶紧回家去,别搞丢了啊,明天一早就去粮店门口买粮。”
波尔应了一声,攥着票和粮本,一路没有停歇的跑回了家,放到了抽屉里。
她也害怕搞丢,这可是她们娘俩一个月的粮食,要是平均一算,每天只能吃1.2-1.5斤才够吃到领粮食这一天。
这次从安山屯出来,家里的粮食少,她不好做手脚,这次领了粮食等席娟过好秤后,她打算时不时的往里面加点,省的抠抠搜搜的吃不饱。
她们母女俩每个月的定量和比例,在粮本上写得清清楚楚。
标准粉就是白面粉,大米、小米、玉米面、红薯面、议价粮等,分得很详细。
粮本的功能除了买粮,还是每月到粮店领粮票的凭证。
粮店工作人员会根据粮本上人口的记载发粮票,粮票又分省粮票、细粮票和粗粮票。
有的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发粮票的工作会转到居委会那边,居委会发过之后,到了粮店人家还会再次核对,这当中谁想投机取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粮本和粮票才能买到粮食,这两者缺一不可。
要不是这次妈妈迁户口,找工作,她还不知道粮本和《城镇户口本》一样重要。
它是城镇市民的标志,迁移户口的同时,还要迁移一种特殊关系,叫“粮食关系”。
没有“粮食关系”等同没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