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种童真多保持一段时间不好吗?
北通县四中位于北通城南,离方小秋家不远。教学楼是一幢附带着锅炉房的六层大楼,这个规模当时的北通县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由于是当时北通县城里唯一的一所初中,学校条件当然会好一些,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这种唯一性一直保到九十年代末期。这所学校在当时曾容纳了县城包括城郊几个乡镇的所有适龄的初中学生。
很多年以后,叶丛还纳闷,为什么那时候县城里一所初中就够用了呢?
后来还是一位老教师给他解开了这个迷团。当时国家九年制教育的强制政策还没有出台,读初中并不是强制规定。而当时的许多单位都实行接班政策,孩子小学毕业后在家里呆几年,达到十六岁就可以接替父母上班。
读是需要花钱的,而上班却能挣钱。再何况接班也是需要机遇的,一但去晚了,工作被人顶替,接班的机会就被浪费了。这一正一反,就有大量的孩子放弃了读初中的机会,早早的踏入社会。
叶丛不知道,当这些人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后悔。
再想想岁数,这些人应该就是二十年后那些拖着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的父母吧,于是这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虽然四中的条件算是全县最好的,但与后世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楼上的门窗都是木质的,因为楼建成的时间不长,因此还显得很新。操场是粘土的,靠近教学楼这边安放着单双杠等简单的器械。器械后边是一条水泥路,顺着教学楼的方向直通校外。叶丛知道,这其实是一条暗沟的盖子,附近方圆几里的生活污水都是从这里排走的。因为封闭较好,倒没有什么异味。
越过土质的操场,却看不到什么围墙。一片幽深的芦苇荡就此延展开来,有时芦苇荡内的鸟雀会落在操场上,引来学生的一阵追逐。
可以说,整座学校就是坐落在一片大苇荡的边上。
一进校门,两人就看见教学楼前面围了一大群人。走到跟前的时候,林志鹏从人群里钻了出来。
看到叶丛他们来了,林志鹏点了点头道:“叶丛在一班,大力在五班。”
原来这些人是在看分班名单。
“你呢?”邹大力问。
“我在八班。”林志鹏回答道,感觉有些意外。邹大力一般不会主动与他说话,今天有点反常。
邹大力拍了拍胸口道:“还好,没和你这个变态一个班。”
林志鹏瞅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道:“八班在五班隔壁。”
“啊?怎么会这样?”邹大力大吃一惊,转过头来看叶丛。
叶丛点了点头,这个情况他当然知道。当时给初一使用的一楼有两个房间改成了实验室和体育器材室,所以必须要有两个班挪到二楼。因为六班和七班的班主任还兼着初二的课程,为了方便教师,于是学校就把这两个班级移到了上去,这就造成了一楼最边上五班紧挨着八班的局面。
邹大力一时没有想到叶丛为什么会知道这些,低着头苦着脸,闷闷不乐的跟在林志鹏后面走进了楼。
从林邹两人的分班的结果来看,还像以前一样没变。这让叶丛心里十分没底,于是挤进人群,查看着名单。
在一班名单里找了半天,在最末尾他如愿的看到了方小秋的名子。
叶丛顿时开心无比,除了心愿满足以外,还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他的蝴蝶小翅膀也是有一定的力度的。
*
新期间,急需收藏和推荐,不麻烦的话请每人随便丢几百个,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