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朱元璋并没有拿下全国,尤其是没有拿下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候的南京做为明朝的根据地勉强没有问题。
南京的管辖能力可以覆盖到所攻占到的各个地方。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着只在南方窝着。
北方一直是他野心和目标。
而当他攻下北方,尤其是攻克北京、山西、河北和内蒙大部分地区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战略失衡。
首先,南京距离北方尤其距离漠北过于遥远。
明朝无论是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威慑力都覆盖不到这里。
国都在南京对于遥远的北方明显存在鞭长莫及的缺陷。
其次,此时的漠北还有一股顽强的军事实力存在。
这便是著名的北元军。
虽然在数次与朱元璋的战争中,北元的势力迅速削弱,甚至连以前的国号都搞丢了,逐步恢复成以前的部落名称,最著名的是两个,分别是鞑靼和瓦剌,但是他们对中原的契据心理一直没有放弃。
他们也一直试图通过暴力形式夺回他们失去的中央政权。
以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
这一向是他们的思想宗旨。
而最让朱元璋头疼的也是这支势力。
这群人成天没事干净找自己麻烦。
轰也轰不走,打又打不起。
这群人就和苍蝇一样,烦人的厉害。
朱元璋曾经不止一次的派军征缴,最后都没能彻底消灭。
时间一长,等南方其他势力都解决完毕以后,北元的势力也就变成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
而在彻底解决掉南方两股尤其是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残余势力以后,朱元璋产生了另外一个念头。
他觉得南京这个地方已经不适合国都的建立了。
于是,他产生了迁都的念头。
但是迁都这件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
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政治、比如经济、又比如人口,等等的很多要素。
最迫切的问题则是需要确定国都具体设置在什么位置。
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面对这个难题,朱元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老家。
也就是安徽凤阳。
当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两个人站出来。
他们坚决反对。
一个是刘基,另外一个是徐达(当时这两个人还没死)。
像样凤阳这屁大点的地方做国都根本就没有可能,老大你千万不要痴心妄想。
但是做为老大的朱元璋直接否决了两人的提案。
我说能行,就能行。
不行也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向来秉持着说干就干的朱老板还真找来了那么一群人在凤阳折腾了一段时间。
但是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折腾,他发现在凤阳这巴掌大的破地方建立国都确实实现不了。
房子是盖了不少,但是没人愿意来。
毕竟凤阳这个穷的叮当乱响,鸟都不拉屎的地方没人愿意过来吃要饭的饭。
这下尴尬了。
还真让那两个家伙该猜对了。
可是怎么办呢?
话都已经放出去了,收是收不回来了!
做为男人,做为皇帝,最看重的就是面子。
媳妇家当都可以丢,唯独面子不能丢。
可是这事确实是做不来!
该怎么办呢?
后来朱元璋想了一个办法,他给凤阳换了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