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中都。
然后让人继续在凤阳的干活,只是力度明显减小了。
同时派出另外两个人分别到两个地方去考察。
一个去元大都(北京)。
调查人是他的四儿子。
朱棣。
另外一个到关中(陕西)。
这个人是他的大儿子。
朱标。
这两个地方都靠近北方,比起南京要好很多。
从大小排行来讲,朱元璋应该是将希望更多放在关中。
因为这个出使人的身份实在特殊。
皇太子。
朱元璋第一想法应该就是关中,但是首先回来报信的却是朱棣。
只是朱棣他自己没有亲自回来,而是派人把画好的地图交给了朱元璋。他自己则忙着完成另外一个重要的使命。
分封燕王(明成祖,又名永乐大帝),镇守边疆。
这一年,他十七岁。
和他同时被分封的还有很多人。
他们分别是:
老二朱樉,封秦王,镇守西安;
老三朱棡,封晋王,镇守太原;
老四朱棣,封燕王,镇守北平;
老五朱橚,封周王,镇守浙江;
老六朱桢,封楚王,镇守武昌。
……
其他还有很多人,在这里我不一一列举。
按照朱元璋的做法,我来简单分析一下他这一安排的真正动机。
首先,他的目的绝不单纯。
我个人认为这是朱元璋下的一盘棋。
按照我们现在不同的棋局来解释的话,这应该算是一盘围棋。
而他的这些儿子全都是其中不同的棋子。
这些人有两种用途。
一种对外,一个对内。
对外,目的是镇守边疆,同时控制军权。
对内,则是形成彼此牵制,提防兄弟造反,同时坚决维护自己这个老爹的皇权统一。
同时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作用。
当自己死了以后,这些人也能够相互牵制,维持皇太子朱标的统治地位。
不要说兄弟大义这类毫无营养的屁话,在绝对的权利面前,父子反目尚是常事,何况同父异母的兄弟。
做为政治家来说,满天之下,利益最大。
如果一定要找出某个比利益更大的东西,那只会是皇权。
皇权至上,概莫能外。
做为主角的朱元璋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他才会走这么一步棋。
如果一切都能够按照朱元璋的设计来运行的话,也不会出现什么太大问题。
但是问题就是,人算不如天算。
在太子朱标按照朱元璋的指示考察完关中,并且绘制了关中的地图回到南京交给朱元璋以后,发生了一件绝对让他永远也不会想到的噩耗。
而这件突发事件也彻底打乱他原本设计完美的全盘计划。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日),太子朱标突然离世。
享年三十七岁。